用事实说话 让细节发光-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书库

用事实说话 让细节发光

李颖
2019-10-29 14:13:43  来源: 人民日报

《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李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作为专业党史文献工作者,为党续写红色家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全党全社会掀起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热潮。这对党史文献工作来说,既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意味着新的要求和挑战。

  国庆前夕,我撰写的《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以下简称《细节》)一书出版。我的初衷是写一部让普通党员群众愿意翻、拿得起、看得进的通俗易懂的简明新中国史,以“大事件”串联新中国历史,以“小细节”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实践的成功密码,用事实说话,让细节发光。

  整本书精心选取对新中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重要推动作用的45个“大事件”,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在每一方面,选择最具特色、最富代表性的事件,以点带面。对跨时段较长的历史事件,如“飞天行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脱贫攻坚战”等,采取“瞻前顾后”、适当“打包”的方式,以便给读者一个整体的观感和纵向的了解。在“细节”呈现方面,力图做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把那些鲜为人知或者知之不详的历史现场、幕后情节、事件脉络准确还原出来。如开国大典一篇,披露新中国国名的讨论详情、广场旗杆修建的波折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一篇,白描式介绍“两个思考的集体”的“应运而生”,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引发的激烈交锋,等等。为了展现最新历史,我还力争采用最新数据,甚至在出版前的最后一刻,还更新了《天网行动》一文,以采用2019年9月11日发布的“百名红通人员”归案的最新数据。

  在这本《细节》之前,我还写过《党代会历史细节:从一大到十八大》等党史、新中国史读物,对于主题出版物创作,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在我看来,在坚持首要的政治性前提下,党史、新中国史主题出版物创作还尤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坚持人民立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党史、新中国史图书,写作的主体,即描绘的对象,是人民群众,写作的客体即给谁看,还是人民群众。要在作品中体现人民在新中国发展史中的奋斗身影、精彩瞬间,要通过作品把人民的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团结一致向前进。

  其二,肩起历史担当。当前,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史文献工作者不能仅仅埋首书斋,必须在大变局中掌握主动,提高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技巧性、艺术性,紧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新期待,提高党史、新中国史主题出版物的吸引力、感染力,把党史、新中国史研究好、阐释好、宣传好,担当起我们这一代党史文献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其三,要有红色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7月瞻仰西柏坡革命旧址时,语重心长地说:“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作为党史文献工作者,长期耳濡目染领袖人物的伟大风范,多次探访革命先烈的英雄足迹,积淀了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情感,关键是要把心中的红色情怀和满满的正能量运用到创作中去,高扬精神之旗、把稳思想之舵。

  其四,共振时代激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总量的大幅增加、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反映在社会思想意识上,就是党心民心的极大提振、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充分激发,全社会洋溢着“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激情。党史文献工作者要充分体会、理解时代激情,充分发挥自身干事创业的激情,将其融入党史、新中国史主题出版物的创作中。通过不断推出好的作品,进一步激发各族人民的时代激情,通过党史、新中国史的独特作用,增强各族人民对党的领导的拥护和认同,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在主题教育中发挥工会工作者作用探析

    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落实到工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准确把握工会工作的政治方向,推进新时代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是值得工会工作者深入探讨的课题。

  • 技工教育的发展特色与突出贡献

    目前,国内研究者普遍认为,技工学校发轫于近代洋务运动时期,以1868年福建船政学堂培养技工的“艺圃”诞生为标志。战争时期,培黎技工学校、东北解放区民主政府的中长铁路大连机车青年工人技术学校、铁道部哈尔滨技工学校等一批技工学校,为新中国技工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技工学校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 体面劳动视阈下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实现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还需要有关各方聚焦重点、突破难点,狠抓落实、务求实效。

  • 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