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于时代馈赠的栋梁-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书库

无愧于时代馈赠的栋梁

周纪鸿
2018-09-05 08:29:50  来源: 光明日报

  《在历史转折点——恢复高考40年纪实》郝 雨 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也是恢复高考后的77、78级大学生,进入大学的40周年纪念。曾几何时,当年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们,如今也步入壮年甚至老年的行列。当年的我们唱着张枚同作词、谷建芬作曲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满怀着把失去的10年补回来的决心,开始发奋读书学习。回忆过往的峥嵘岁月,珍贵的历史镜头出现在美好的文字当中。如今,成熟的知识分子,在回眸40年前“激情燃烧的岁月”时,滚烫的情愫依然澎湃不已。

  由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郝雨教授主编的《在历史转折点》一书,出版得恰逢其时。全书共收录77、78级大学毕业生的37篇回忆文章,近30万字。

  回眸往事,一晃40载弹指而过。77级大学生是在1977年12月10日进行的高考。当时,全国570多万年青人(年龄控制在30岁以下),最终27万人顺利迈进大学校门。而78级大学生是在1978年7月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因为77级是各省出题考试,所以严格来说,78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恢复后的首次全国统一高考。近40万78级大学生从610多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

  高考的恢复是社会走向安定的标志,考生和家属都对恢复高考抱以无限希望。人们信心满怀,踩着轻快的步伐踏入高校,开始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那时的普通高等院校没有气势恢宏的高楼大厦,图书馆也是一座座平房,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伙食以粗粮为主,油水稀少,菜肴单一。但我们有亲爱善良的老师,有纯朴友善的同学。老师和学生几乎都没有半夜12点以前睡觉的。生活上,窝头就咸菜,馒头就白菜,艰苦点不怕,就怕知识没学懂;宿舍条件差不怕,就怕成绩没考好。

  同学间的年龄也是差距颇大。我们班最大的1944年出生,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入学时34岁;最小的1963年出生,刚刚15岁。77、78级大学生是不可复制的学生,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曾“经风雨,见世面”,在工厂、农村、军营经受过磨砺,社会这所大学教给他们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既能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认识到必须“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由于他们在课堂之外接受了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把高校的学习与校外的经历融合在一起,才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倒置的成长经历和特殊的生活经验,增加了我们理解事物的多样视角和包容性。

  读着作者们滚烫的文字,思绪回到当年的岁月,我热泪盈眶。用诗歌评论家苗雨时教授的话说,故事因真实而精彩,文字因真情而感人。

  77、78级大学生,入学40年了,工作30多年了,有很多同学已经退休,转入到人生第二战场。但是,从回忆录里,我读到了大家走出学校后的拼搏奋斗,看到了大家取得的成绩和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当然还有很多依然在工作、科研、教学岗位上,继续努力作贡献的。比如本书的主编郝雨教授,比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研究员,比如创立了“简快作文法”的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翟暾等等,这些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学子,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些同学们无论是退休发挥余热的,还是仍然站在三尺讲台上耕耘的,或是在科研院所研究攻关的,都是无愧于时代馈赠的栋梁。

  恢复高考的40年,也是改革开放的40年。我们从青春走到暮年,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上世纪90年代的市场经济,新世纪的全球经济,新时代的“中国梦”,每一个时期都有感动我们的地方,但再也没有一个事件能像那年的高考那样激动人心,那样永载史册。据我所知,退休之后的同学们,也没荒废。有的同学参加老年大学,继续人生后半场的精彩;有的发挥余热,义务办起了学习辅导班,在社会上免费培训各类人才;有的同学笔耕不辍,还时常有大作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可以说,《在历史转折点》一书,是大家难以释怀的宝贵记忆,更是他们把握人生机会,登上人生舞台,书写人生光彩的妙笔。40年前,大家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走到了一起,在40年后的新时代,《在历史转折点》何尝不又是一次“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呢!

  (作者:周纪鸿,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邓中夏:中国工人运动的著名领导人

    来到邓家湾村,循着一段青石阶向里,就到了邓中夏故居前。这是一栋湘南民居格调的青砖瓦房,故居大门正上方悬挂着“邓中夏故居”牌匾邓中夏,1894年10月生,湖南宜章人。1914年考入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维护劳动报酬权利

    劳动报酬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在劳动权利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追索工资是劳动争议案件中最为常见的诉求2017年2月,嵇某等人到烟台市某工地工作,约定每天工资300元。开工后,嵇某与工友们起早贪黑,吃住都在工地上

  • 2018港澳工会青年研讨营在长春开营

    本报讯(记者 刘长宇)8月26日下午,2018’港澳工会青年研讨营在吉林省长春市正式开营。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江广平向研讨营授旗2018’港澳工会青年研讨营是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吉林省总工会、港澳两地工会共同开展的活动。活动“以青春的心、圆共同的梦”为主题

  • 劳动者哪种情况可获得二倍工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者自愿不签合同,一年内辞职有权要二倍工资某公司新招录的一批工人中,有少数人不愿跟公司签劳动合同。被公司催急了,有人就出具了一份声明:“本人自愿放弃签订劳动合同,一切后果自负。”由于用工紧张,加之有员工的书面声明,该公司就没有再强求这件事。

访谈

文献

  • 坚定信念思奋进 永葆初心有担当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品悟红色家书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感悟革命先辈的心路情怀,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党员干部永葆初心的重要途径

  • 让经典重新散发活力

    近日,《政德——刘余莉精解》一书由红旗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古典《群书治要》中选取历代圣贤的政德实践智慧本书共44个小专题,紧扣 “政者,正也”这一核心思想,结合多年在教学、调研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问题,对《群书治要》进行符合现代人需要的阐释和解读。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