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老人与海》:描述永恒的精神
蔡小文
//m.auribault.com 2017-12-04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总书记的足迹·光明书屋】

  2016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转发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刊发的《习近平的文学情缘》一文,披露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脱稿讲述的15个故事。谈及美国的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说:“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两次出访古巴,习近平都特意踏访海明威的写作之地,海边的栈桥、戏水的孩子、海明威爱喝的“莫希托”酒,都让他对海明威这位文坛硬汉有了更直接的了解和感悟。“《老人与海》描述的那种精神,确实是一种永恒的精神。”

  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一生经历传奇,上过战场,当过运动员,做过记者,爱好打猎和运动,被一些文学批评家称为“写字台旁的角斗士”。他用拳击比赛来比拟自己的写作,并认为自己战胜了屠格涅夫和莫泊桑。“我和司汤达先生打了两回合平局,我自己觉得在第二回合里占了上风。”当然,他也承认自己打不过托尔斯泰。他曾经一天写光7支铅笔,在他的意识里,写作就是搏斗,他故事里的主人公也多是一往无前的硬汉。海明威甚至认为,真正的英雄不是胜利在望时的勇敢者,而是明知前路坎坷或者结局注定失败却仍然无畏向前的人。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一位叫作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出海捕鱼,漂泊了84天,终于遇到一条比自己的小船还长的大鱼。一番搏斗之后,老人捕获了大鱼,并将大鱼绑在船边。归航中,一群鲨鱼围了上来,老人的渔叉击中一条鲨鱼,但受伤的鲨鱼带走了渔叉。老人用小船中能用的一切当作武器,与群鲨展开生死搏斗。最终,老人回到了岸边,而那条大鱼也仅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

  小说中,大海、狂风、小船、大鱼、群鲨以及孤独、失望,一切都是老人的敌人,却也都是老人的朋友。老人与它们作战,而它们也成为老人合格的对手。这部充满战斗精神的小说在出版前就受到海明威朋友们的一致好评,“硬汉”也成为海明威作品最显著的标识。1952年,《老人与海》获得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病,作家不能出席诺贝尔奖颁奖礼,他在书面发言中写道:“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是他继续尝试挑战极限的新起点。”

  不惧挑战、不懈奋斗,是人类的高贵品质。海明威和他的《老人与海》,把这种品质形象化、具体化,感动、感染着无数读者,激励他们为梦想奋斗。美国前总统肯尼迪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中国作家张爱玲说:“《老人与海》,这是我看到的国外书籍里最挚爱的一本。”《老人与海》中的一些名言被众多读者口口相传,比如“人可以被毁灭,不可以被战胜”“搏斗本身是庄严而美丽的”,那面被老人用面粉袋补起来的“像一面失败的旗帜”的破旧风帆,在很多人遇到困难时,成为他们心中的图腾。

  “文章合为时而著”。习近平总书记在浩如烟海的外国作家和作品中着重提及海明威和《老人与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赴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包括海明威在内的世界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仍会感动,仍会受到鼓舞。同时我们也坚信,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历史阶段,中国人民必将在党的领导下,绘就更新更美的人类历史新篇章。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