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战争制胜机理研究之“灯下黑”-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RSS

理论

军事

防止战争制胜机理研究之“灯下黑”

孟二龙 高桂清
2020-05-14 08:25:29  来源: 解放军报

  智能化战争作为从机械化、信息化战争基础上发展演进而来的更高层级的战争形态,必然具有许多相异于之前战争的特性和规律,其制胜机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突破。在探寻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研究过程中,必须破除当下研究范式中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局限,理顺研究思路,理清制胜机理发展脉络,科学指导军事实践。

  战争制胜机理研究的主要范式。规律总结的经验范式。研究者立足战争参与者、决策者的身份,集哲学理论、思辨逻辑、数学方法、历史经验等之大成,对既往战争的历史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和不断累积,概括总结隐藏在战争背后且影响胜负的客观规律,作为指导未来军事行动的重要理论。正如被誉为世界兵学双壁、时至今日仍在世界军事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均建立在大量战史战例深研细究基础之上,二者虽存在鲜明的古今时代、思想基础、思维方式、战争观念、战略文化等巨大差异,但在战争制胜机理的研究中,对于作为政治表现形式的战争属性、谋胜与力胜兼容并进的胜战战略、优势与时机联合制胜的胜战理念、心理与精神力量交互融合的胜战方式等要素研究,均有着高度相似性。数据量化的定量分析范式。科学技术发展助推数据处理技术跨越式发展,数据分析技术经历了以古代兵家典籍为代表的经验总结式第一范式、以兰彻斯特方程推演为方法的理论推导式第二范式、以军事运筹学为主要形式的计算分析式第三范式。信息时代,在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下,计算机、电子和通信等技术军事化应用极大改变了战争演化过程,推动作战空间从传统陆海空拓展到电磁网络等无形空间,对抗形态从体量化对抗转变为体系化对抗,作战效能由数量消耗转变为精准高效,作战方式由规模型军兵种对抗转变为诸军兵种联合一体作战,高精尖对抗取代粗放式比拼成为制胜主导。战争制胜研究也逐步演化为以计算机为数据分析处理载体的数据密集型处理第四范式,通过搜集整理情报数据、构建数据分析体系、建立标准化数据模型库、数据分析与处理等程序步骤研究战争,能够直观、准确、高效地对战争制胜机理从数据分析、逻辑推演等方面进行研究。

  制胜机理研究范式中的局限性。规律总结的经验范式重宏观把握、轻微观分析。从研究角度看,立足于宏观方面人对战争的主观认识和归纳总结,但对影响战争进程的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发挥考虑不足。从研究维度看,侧重于“向后看”,思维方向侧重于既往战例,缺乏“向前看”的拓展性,难以突破思维羁绊精准把握发展趋势。从研究站位看,侧重于从战争局部角度进行片面的、取舍性研究,而非站在战争全面性、整体性的系统性研究。从研究过程看,存在重表象轻内涵、重理论轻实践、重定性轻定量等局限性,过多强调和夸大部分因素的作用,如政治上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装备上的绝对力量制胜论、精神上的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等。数据量化的定量分析范式重定量、轻定性分析。从研究着力点看,重部分轻整体、重切割轻整合,将战争整体进行了人为切割划分,使得研究成果难免落入局部性和片面性,无法表现出从理论研究到实战操作过程的完全映射。从研究定位看,重定量分析、轻定性研究,试图建立“大一统”理论研究方法,进行“规范化”研究,忽视了以人为主导的科技、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战争发展的多维性、动态性、差异性等特征。从研究方法看,是用“死”的规范化范式研究“活”的动态变化的战争,忽视了战争的历史性、全局性、综合性,对影响作战的众多因素诸如社会环境、传统文化、思维逻辑等累积叠加的变量因素等内容调整适应不够。

  研究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应辩证把握。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制胜机理是蕴含于战争活动本身当中的内在规律和法则,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内在因素,具有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战争进程演变的动态性与制胜机理本身相对稳定性、战争制胜因素复杂性与制胜机理本身简单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研究应立足于科学思维的角度,从整体上看,应以夺取战争主动权为基本原点,从制胜原理、规律、原则以及具体方法等方面着手,从战争发展全局全过程整体进行研究。从战争局部看,应根据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作战具有不同的作战目标、指导方针和研究特点,战略层次聚焦于宏观把控政治、经济、民社情等多方面综合因素之间的关系,重点关注全局性作战效能;战役层次侧重于最大化发挥作战合力,基本出发点侧重夺取局部主动;战术层面关注实现人与武器装备相结合的效能发挥,基本立足点是取得作战胜利。把握好静态与动态的关系。战争本质上作为人的某种力量的对抗,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和单向性,也正因为人的参与和政治、军事、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决定了要准确把握持续动态化发展的战争进程具有很大的困难。作为战争制胜关键要素的人的思想、武器装备、思维方式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推动战争制胜机理随着战争形态的演化持续更迭,其中,对抗谋胜仍然是战争制胜的核心要素这一特性没有变,但其施效原理、方法路径、作用形式等已经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应当把握好制胜机理变与不变的关系,用发展的、动态的思维方式辩证地看待和认识战争,发现和把握隐含在不确定性背后的潜在规律和方法,以把握战争主动权。把握好规律与概率的关系。规律是客观蕴含在事物发展进程中的隐性属性,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固然性”。概率是普遍存在的一种“是”或“非”的可能性,外界条件对于结果的产生存在决定性影响,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战争胜败作为人员、装备、环境、社会、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动态变化中综合对抗的战争现象,其结果充满着不确定性。应确定明晰、客观、综合的分析评价体系,认清规律与概率之间的本质差异与评判标准,跳出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因素作用的思维桎梏,客观分析与基本认识相悖的少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等战例中“天时、地利、人和”及诸多客观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止过分夸大结果而忽视了影响战争胜负的综合因素。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避免滥用弹性工作制 侵害劳动者权益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带来信息获取和传输的革命,随时随地办公成为可能,传统固定工时或固定场所的工作制度发生裂变,弹性工作制开始兴起。弹性工作制通常适合于业绩目标明确或工作任务清晰而且不需要依赖固定场所、多人协作或机器设备的行业或岗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许多企业主动选择弹性工作制,不再采用统一、固定的上下班制度,允许员工在家、在线办公,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员工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灵活自主的工作方式。

  • 【工作研究】以“站室”为抓手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 【问题探讨】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变化及工会应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工会组织应当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新变化,突出维权服务工作重点,把握协商调解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劳资合作的良好态势。

  • 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凝聚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千千万万劳动群众的深厚情谊和亲切关怀,在全社会再次吹响了劳动奋斗创造的时代号角,又一次发出了弘扬劳动精神的庄严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加自豪,凝聚起全社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访谈

文献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 马克思关于调查研究的开篇之作

    《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发表在1843年1月出版的《莱茵报》上,它是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的第二年发表的文章。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