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军事

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

曹延中
2019-11-23 10:29:55  来源: 光明日报

  2019年9月11日,在南苏丹首都朱巴,中国维和战士执行巡逻任务。新华社发

  中国政府7月24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这是我国第十部国防白皮书,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的首部综合性国防白皮书。新版白皮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首次明确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这是中国国防政策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重要内容,对指导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世界各国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就是一部不同国家相互学习、发展、进步的鸿篇巨制。进入21世纪,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有力推动下,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安全上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也日益严峻,无论大国还是小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世界各国安全与发展利益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刑警组织等国际组织框架内,各国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对话协商安全与发展议题,共同发展政治安全、经济贸易、社会人权、科技卫生、网络通信等事业,推进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反对国际恐怖主义,促进基于国际规则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保护地球生态和气候环境。可以说,世界各国的安全与发展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不依赖国际社会或别国实现单独安全、自我发展。

  世界各国安全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地联系在一起。在安全领域,霸权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大国战略竞争趋于上升,国际安全体系和秩序受到冲击,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防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形势错综复杂,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蔓延,网络安全、生物安全、难民危机等威胁日益凸显,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各国安全的交融性、关联性、互动性不断增强。在发展领域,全球化进程遭遇波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形成数字鸿沟,贫富分化加剧导致公平赤字日渐扩大,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共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其核心要义就是“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到日内瓦公约,从联合国宪章到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一系列思想原则,集中反映了国际社会谋求持久和平、发展繁荣的崇高理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和合理念和天下为公主张,发展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传统,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了应对安全挑战的正确方向。当今时代,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互动反映了国际社会的严酷现实,世界呈现出光明与黑暗交织的复杂图景。据统计,截至2017年,仅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三场战争就造成约350万人伤亡,全球难民和流离失所者人数达到空前的6560万人。世界各国需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一起防范地区冲突和战争,共同应对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重大安全威胁。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动员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找到人类持久和平与安全的正确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始终是时代的主题,是解决国际问题的途径。当前,世界发展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叉激荡,全球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稳定的问题日益凸显。当今世界仍有8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近6000万儿童未能接受教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蕴含了各国共同破解当下发展与安全难题、正确处理相互关系所应秉持的共同价值、行为准则,为国际社会共同营造人人免于匮乏、获得发展、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提供了可行手段和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改善全球治理的科学蓝图。全球性挑战呼唤全球性治理。随着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西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各种弊端积重难返,迫切需要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引领全球治理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各国当成平等成员,坚持主权平等,主张世界上的事情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全球治理结构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如何完善,致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的科学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离不开世界的普遍安全、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并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党和国家不可动摇的坚定意志和鲜明政策主张。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必然要求。

 3、中国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与安全

  安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应构建安全共同体。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正确义利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多边主义以及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积极发展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战略支撑,坚决服从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事业,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和平与安全。

  新版国防白皮书,把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把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作为新时代军队重要使命任务,丰富发展了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时代内涵,反映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军队致力于促进人类发展进步事业的崇高追求。

  一是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秩序。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参与军控与裁军等领域事务,为国际安全领域规则制定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世界和平和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

  二是发展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中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致力于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建设性军事关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按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积极稳妥处理中美军事关系。不断深化中俄战略互信,在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保持两军关系高位运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坚持互信互惠、合作共赢,同世界各国开展务实交流合作。

  三是构建开放包容、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架构。中国秉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从周边起步稳步推进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加强亚洲相互协作和信任措施,扩大上海合作组织安全合作,提出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妥善处理领土问题和海洋争端,加强地区各项安全机制协调,积极构建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合作新架构。

  四是推动国际安全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中国主张,各国都有平等参与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的权利,也都有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的责任。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大国与国际组织的相互协调,支持和鼓励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平等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合力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等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五是建设性参与地区热点安全问题的政治解决。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和负责任的态度,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积极参与阿富汗、朝核、伊朗核、叙利亚、南苏丹等重大地区热点问题解决进程,提出弥合分歧、劝和促谈、寻求共识、推进和平的新理念、新倡议、新方案,为政治解决地区热点安全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六是积极提供国际公共安全产品。中国始终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积极参与国际维和、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资国之一,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出兵国。中国军队积极参与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护航行动和菲律宾“海燕”台风救援、抗击西非埃博拉疫情等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中国还宣布建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加入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并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及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体现了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国企工会深化改革应处理好四方面关系

    工会要坚持增“三性”去“四化”的改革要求。党中央关于群团工作改革的重要决策,要求工会坚持“三性”,破除“四化”,回归工会工作本位,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和贴心人。

  • 人工智能发展下劳动者知识技能重塑的建议

    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模型建立的机器模仿人的思维、感知、认知和行动的表达系统,具有在广泛应用环境范围内实现特定目标任务的能力。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 新时代劳动竞赛的新模式与趋势探析

    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百年历程跌宕起伏,但未来光明无限,因为它是职工渴望的展示舞台,是企业期待的有利抓手,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职责。新时代应积极探索并创新竞赛的机制、载体、方式、平台等,降低竞赛门槛,扩展竞赛领域,提高参与量和覆盖面,把最广大职工群众吸引到竞赛活动中来,实现“广泛开展”;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重点,设定目标、突出主题、丰富内涵、力求实效,实现“深入开展”;创新完善竞赛的组织领导、过程管理、绩效评估、奖励激励等机制,实现“持久开展”。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工会组织党的政治建设

    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的领导是工会的优良传统,是工会工作的准则和具体要求,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保证。工会组织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工会工作各方面。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