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检视现代战争
简子涵
//m.auribault.com 2016-06-07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是关于战争的起源、本质和制约战争诸因素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观察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当前尤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来深化对现代战争本质的再认识。

  对当今世界战争与和平怎么看。马克思战争观认为,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和平只是战争的间隙。这就警示我们,当今世界,化剑为犁的时代远未到来,战争就像悬在人们头上“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来。也正如习主席告诫我们的那样:“军人最大的危险是看不到危险,最大的懈怠是战备上的懈怠”“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维护和平就是要准备战争,强化以备止战的使命自觉。对如何进行战争准备,毛泽东同志曾讲得很透彻,那就是要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准备打仗,不仅要有物质上的准备,也要有精神上的准备。

  对现代战争的根源怎么看。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核心要义,也是战争指导的根本规律。而政治、政略正是代表或维护某种利益的集中体现。自冷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又发生上百次规模不等的战争和武装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虽然直接诱因有种族的、宗教的、地缘的、历史的等多种,但最深刻的根源仍是阶级冲突或类似于阶级冲突,归根到底则是经济利益的对抗性冲突。透过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就能看清本质。美国之所以出兵海湾,就是为了石油,并以控制全球石油主要输出地撬动和攫取更多利益。这与马克思讲的“在阶级社会,私有制是战争的根源”是高度一致的。只要有垄断资本、有帝国主义、有强权政治,就会有战争。

  对现代战争的性质怎么看。对战争的性质划分,无非两条,正义和非正义。但战争性质的判断,从来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历史经验看,战争的真实性质往往为错综复杂的因素和表象所掩盖。特别是进入当代以后,那些赤裸裸的侵略战争已经十分鲜见,代替它的往往是以各种动听借口发动的战争。战争的发动者往往打着“反对专制暴政”“进行人道主义干预”“防止种族灭绝”等旗号,进行军事干预直至发动战争。所以,我们对战争性质的划分,不能被披着“民主”“人权”等漂亮外衣所蒙蔽,还是要回到“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解放的、防御性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反动的、掠夺性的、侵略性的、进攻性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这个基本论断上来。

  对现代战争的制胜因素怎么看。发生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几场不对称性战争,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战争的制胜因素问题,战争制胜的决定因素到底是人、还是高新武器装备?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秉持的“战争说到底是人心和人力的较量”到底过不过时?毫无疑问,高新武器装备越来越在非对称性战争中凸显更大作用,但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是人不是物,人是战争制胜的关键的核心因素。现在,我们面临的战争是信息化战争,科技含量更高、作战体系更先进,但这并不意味着弱化了人的作用。相反,人还是战争的主体,人的主体能动性仍将在战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信息化战争中,决定因素从人力制胜转向智力制胜,对人的素质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精神的作用不是小了而是大了,人的决定作用不是贬值了而是增值了,关于“人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这一论断在今天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对现代战争的胜利标准怎么看。近年来一些国家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以武力和强权打倒了“敌对国家”的政权,但他们的行径也遭到了广泛的抵制和反抗,引发了种族仇恨、民族矛盾、教派冲突、社会动乱、地区分裂和国家内战的浪潮,不仅造成被占国民不聊生,而且自身“硬实力”和“软实力”也受到极大损耗,战争的结局也日益走向了发动者主观意愿的反面。所以,从中我们要看到,当今时代,检验战争胜负的标准已经随着战争目的的改变而发生深刻变化,那种赢得了军事、却输掉了政治,打赢了战争、却输掉了和平,赢得了强权、却失去了民心的胜利,永远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胜利。“正义战争必胜”这个历史规律不会破。一些国家以“道义战争”形式包装“非正义战争”,虽赢得了武力却赢不了人心,虽赢得了一时却赢不了大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