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高校决算公开还需晒晒收支明细
熊丙奇
//m.auribault.com 2016-09-1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更多

  对于高校的办学收入和支出,还应结合国家政策、学校学科特点分析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更应该关注支出的效益,是否真正用到办学的刀刃上。

  近日,70余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了2015年度部门决算。从收支决算总额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排名前列,而且这四所高校收支决算总额超百亿元,清华大学已经超过200亿元,远远领先于其他高校。

  对于少数高校收支决算总额超百亿,以及高校间巨大的收支差距——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是中央戏剧学院的45倍,有舆论分析认为,这体现了高校间的办学实力差距。这种简单以收支论办学实力的观点是不足取的,对于高校的办学收入和支出,还应结合国家政策、学校学科特点分析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更应该关注支出的效益,是否真正用到办学的刀刃上。

  我国大学的收支差异,首先与国家政策有关。列入“985”“211”工程的高校就比其他高校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这并不是学校完全靠实力,而更多是靠政策获得的资源。而且,高校拨款的“马太效应”也更加明显,像清华等高校,除了获得“985”“211”工程专项拨款外,学校、教师在申请国家项目时也享有身份优势。高校的收入差距巨大,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弊端。

  目前,教育部已经废止“985”“211”工程建设的文件,国家已启动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最大的不同,就是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竞争机制。高校今后的收入还会有差异,但更多是市场竞争结果,而非国家政策制造差异。

  总体看来,我国公立高校的办学经费,大头来自国家财政(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与财政科研项目经费)。根据清华大学公布的信息,2015年的捐赠收入为5.06亿元,这在全国高校中已名列前茅,但只占200亿的2.5%.排除捐赠收入、其他收入24.58亿元(经营收入仅少部分高校公开,最高的不超过1亿),清华的200亿收入就有80%多来自财政教育拨款、财政科研经费、学生学费。与之对比,美国公立的加州伯克利大学,2014年23亿美元办学收入中,也有1.84亿美元捐赠,4.4亿美元捐赠投资收入,捐赠与捐赠投资收入达到总收入的27%.

  由于我国高校的经费目前主要来源于政府项目经费,这也导致不同学校因学科不同而收入差异巨大,这既有合理之处也存在诸多问题。合理之处在于,不同学科的科研课题经费本就差距很大,比如自然科学课题经费高于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自然科学课题有的要大量资金购买设备、材料。但问题在于,一方面在目前按资源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中,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学校,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就处于弱势。在大学排行中,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的高校,排名往往较低,而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在课题经费评价指标方面,也难和理工科学者竞争,由此还影响薪酬待遇。这让大学办学,不是关注教育和学术的真实贡献,而是重视资源。社会也以资源多少来评价大学的“江湖地位”。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就围着争夺政府课题指标转,给教授下达课题、经费指标,这使办学急功近利,教授变为课题教授、经费教授,也影响学校拓展其他办学资源的积极性,眼睛就盯着政府,向政府要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清华等名校获得的国家投入多,可这些经费是否用到办学的刀刃上,公众仍充满疑问。要求高校公布决算数据,是教育部推进高校信息公开的要求,也体现了高校信息公开的进步。对于决算公开,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包括这是由学校自己统计、发布信息,而不是由第三方独立审计机构审计、发布。因此,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存疑。近年来,高校自行发布的数据,多少有一些水分,这要求高校在发布信息时,要采用第三方数据,而不是自说自话;高校公布的决算数据只有大类开支,没有细目,这令师生无从了解开支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跑冒滴漏”,被贪污、挪用等问题。而国外大多数高校,在公布财务信息时,会具体到每一笔开支详细的信息,有利于师生、公众监督高校合法使用办学经费。只看开支,不掌握开支去向,无疑会纵容高校乱花钱。(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