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影响将十分深远。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具有哲学的高度,引领全局的发展。教育是全局中的一部分,全局的发展包含教育的发展。因此五大发展理念对教育、对学校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1、创新才有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可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创新就是变化,不墨守成规,只有创新才能摆脱困境,才能通达,才能发展。教育创新要根据时代需求的变化,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根据学校情况的变化而做出不同的判断、选择和改变。首先是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前的教学更多的是教知识、学知识,如今资讯发达,学生获得知识不难,难的是学会对信息、知识进行判断、选择、整合、运用,学会借助各方力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等。理念的变化必然要求教学方式的创新变革。以往以讲授为主要方式,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要求。今后的教学会以活动课程、课题研究、探究式学习、主题式学习、项目学习、问题驱动学习等为抓手,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共同学习。未来多学科、跨学科、甚至是超学科的学科思想会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基础教育的课堂。其次,教育的目标、要求也在变化完善。今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首次被提出。这一提法有现实的针对性,突出强调了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已经不是单纯地从学科的角度来考虑教育问题了,而是从人的素养这一更大的格局来考虑教育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此外,教育的评价、管理也将不断变革。从单纯的分数评价走向综合素质评价,从等级式管理走向扁平化管理。
2、协调才会和谐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立足长远、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协调发展体现在教育上意味着学生要身心协调发展,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要协调发展,要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
目前,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很多地区、很多学校还顽固地存在。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看,这很不协调。一味追求升学,追求分数的教育,即便培养出高考状元,也不一定是品格完善的人,不一定是优秀人才。有调查报告指出,“大部分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相差甚远,他们当中大多数没能成为各行业的‘顶尖人才’”。正如莫思多所言,中国教育“一味用分数去评价一个人”,这必然造成品格教育的缺失,必然造成体魄训练的缺失,必然造成沟通、合作、动手等能力培养的缺失,而缺少完善人格,强健体魄,缺少沟通、合作、实践能力的人是很难有大的成就的,哪怕他有很高的智商和很多的知识。
当下,学生身心发展失衡也相当严重。教育界存在这样一种怪现象: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却伤害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学生的近视率、肥胖率在不断上升,中小学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问题。当前,国家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完善来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学校教育也应由片面追求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转向追求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教育的目的是要一个“人”成为更为完美、更为丰富的“人”,而不是其他。而完美、丰富的人要有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要有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毛泽东就主张培养人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可见,教育要讲协调之道,学生才能成为一个人格完善,身心和谐的大写的人。
3、绿色才可持续
绿色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绿色发展就是要可持续发展,这对应到教育上就是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依照规律办教育,教育才能持续发展。
要遵循规律,首先要认识、掌握规律。教育规律,有时就是教育常识。例如,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暗指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一种等待的艺术。又如,学校不是军队,不是工厂,不是监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品格远比分数更重要;学生不是机器,不是产品,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比他的学科成绩更重要;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应当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当然,教育规律还有很多,比如有教无类、学以致用、面向全体学生等等。
很多教育规律虽是常识,却常常得不到遵循,更没有被坚守。例如,不少学校过分追求分数,搞题海战术、机械训练。学生被迫迷失在题海之中,不知道思考为什么,不知道探究规律,不知道反省失误。这样的学习,效率自然低下,更可怕的是,学生失去探知的欲望,日渐麻木。只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探知权,学生才有可能不断发展,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行走班选课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课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很多学校,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其教学起点不一样,其教学目标要求不一样,这是对人的尊重,是对规律的尊重。这样不同的学生才能各得其所,才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4、开放才能大气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持开放发展,才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同样,教育也须开放。教育只有开放,才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当下,学校围墙进一步被打破,校园的概念在重新界定中。现代形态的校园,应该是校园学习和社会学习深度结合。学生更多能力的养成将来自于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与社会的结合,中学与大学的结合,学校应该给学生找寻到最大程度的资源与课程。就像人需要借助外脑一样,学校也需要借助外脑,来实现对未来学生的培养,来弥补智能社会下学校在资源和能力上的不足。而这些都要有开放的理念、开放的胸怀才能实现。
就学校而言,对外交流要开放。每年都要派大批教师外出学习,每年都请大批专家进校为师生开设讲座,每年都有国内外的老师来参观、交流、学习。学校的场馆要开放。开放阅览室、图书馆,供学生随时自由阅读。开放琴房、练功房、话剧场、辩论室,学生随时自由弹唱、排练。学校的课堂也要开放,老师、家长可以推门听课。
教育要加大开放的力度,主动接轨先进地区、国家的教育理念。只有开放,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有大视野、大境界、大格局。
5、共享才更幸福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教育而言,共享发展就是学校、社区、社会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成果;就是要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社区发展,就是要师生和谐发展、校园充满欢歌笑语、社会和谐幸福。
学校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是指学校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课程等资源向社会人士开放。例如学校可以组织高中生做志愿服务工作,进社区维持交通秩序,进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进社区进行文艺演出,进社区看望孤寡老人,进社区辅导低年级学生作业等等。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社区的文明发展。学校还可以组织有专长的老师进社区,如心理教师进社区接受咨询,美术教师进社区开设专题书画讲座等。此外,教师也可以进社区进行家教辅导,指导与帮助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学校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活动场所等。节假日里,这些资源为社区所用,社区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体育活动以及各种有关社区问题的讲座、论坛,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居民可以进校进行体育锻炼,到图书馆读书、查阅资料。
同时,社区的教育资源也向学校开放,为学校所用。如家长进学校,进课堂,参与学校的管理、教育。有专长的家长可以进校为学生开设选修课。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社会是育人的大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学生当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学校应打开校门,吸纳社会人才、资源,给学生发展提供成长的肥田沃土。当学校和社区形成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教育资源、教育成果便能共享。学生、居民都能得到进步、发展,都有获得感。这样才会有幸福的教育、幸福的社会。(作者为厦门第六中学校长)
“三集五大”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 2014-11-17 |
编制“十三五”规划期 社会发展纲要需要把... | 2014-11-17 |
“三严三实”是深化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 2014-11-17 |
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4-11-17 |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 | 2014-11-17 |
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由大变强之道 | 2014-11-17 |
下大力气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 | 2014-11-17 |
李玉赋在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 2014-11-17 |
努力为干事创业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 | 2014-11-17 |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加快富美漳州建设 | 2014-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