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既要著作等“身” 更要著作等“心”
杨敏
//m.auribault.com 2016-06-15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习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同志比较激烈地说,现在是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这一针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著作等身”一词,常被用来形容写作勤奋、著述宏富。一个一生致力于学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把所写的东西叠加起来,使之与身高相等,并不是什么特别难的事。所以,作为一个形容词,“著作等身”用来说明写作的量则可,用以肯定创作的质则不可。等“身”并不等于等“心”。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心、“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刻苦、“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是不可能产生质量上乘的作品的。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传世之心。”荒芜的内心里,岂能开出美丽的花朵?由于受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少数文字工作者耐不住清冷与寂寞,受不了艰苦与劳累,有的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贩卖新词、清汤寡水,有的抄袭模仿、千篇一律,出手的东西有重量没分量,有厚度没深度,有数量缺质量,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

  我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学养深厚,著作无算。他去世后,后学编纂他的文集,成42大册1600余万字。但钟先生晚年经常对学生说,他真正算得上论文的没有几篇。在一次讲座中,他听说有人发表过一百多篇论文,惊讶地说:“天呐,我从十一二岁起乱写文章,到现在,你问我有几篇文章可以算作论文,我看不到五篇,可能就三篇吧。”话音未落,全场大笑。

  有一幅漫画,画面上,一位现代作家站在与他一样高的“著作”前,指着曹雪芹说:“我已经著作等身,你却一辈子连部小说都没写成。”漫画中这位作家的作品,可以说是与他等“身”了,但他的著作是否像曹雪芹那样等“心”,恐怕就很难说了。大抵等“心”的作品,都是作者“发愤之所为作也”。路遥谈他《平凡的世界》的写作状态,“五官溃烂,大小便不畅通,深更半夜在陕北甘泉县招待所转圈圈行走”,以致有人误以为他“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正是这种心灵的述写,才使作品问世后,感动了无数人的心。

  宋代哲学家张载把“为天地立心”,作为自己读书写作的理想。19世纪末,张之洞创办新式学堂,倡导“沉静好学”的学风。1941年,傅斯年告诫他的学生:“要把才子气洗干净!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这都体现了治学与写作严肃认真的态度,值得后人学习借鉴。

  毛主席在延安整风时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作风、学风和文风,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作风正,学风、文风才会端正;而学风、文风是否端正,又直接反映作风的好坏。“立言者,必先立身”。对于今天执笔为文的人来说,首要的一点应该是远离浮躁、静心凝神,少些功利、多点责任,把等“身”与等“心”统一起来,使自己出手的每一个作品,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尼采说过: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鲁迅也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全是血,从水管里流出来的全是水。追求著作等“心”,就要有那种捧出一颗心、呕出一片血的精神。因为,真正有价值的文字,不在等“身”与否,一句两句、一篇两篇足矣!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