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破解美育困局 多用信息技术
董洪亮
//m.auribault.com 2016-04-21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到一些农村学校采访,发现美术、音乐、舞蹈等美育课开不起来。据权威统计,目前全国乡镇以上的中心校,平均每10所学校只有6名美育教师,无法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对于中小学美育课的要求。

  “孩子没兴趣却被迫痛苦学琴,家长痛苦陪伴”,一位音乐世家出身、长期从事课外音乐兴趣培训班的人士说。

  许多农村孩子学不到美育课程,城市孩子被逼参加各种培训班而事实上对这类班不感兴趣。现实中,美育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在应试环境下美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美育方面缺师资、缺设备,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孩子们学习美术、音乐等课程的兴趣有待提高,等等。

  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破解美育困局?借助教育信息化的东风、用好用足信息技术手段,不失为一把“利器”。到“十二五”末,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7%,多媒体教室拥有率达到80%,超过36%的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美育有了坚实的基础。

  笔者曾在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梅冲教学点,感受过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在线”音乐课,通过教室55英寸的电子屏幕,孩子们可以顺畅地接受县城优秀音乐课教师的授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学校应用的机制,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快速推进。国务院办公厅相关文件要求,结合“互联网+”发展的新形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4月中旬,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与天使音乐教育集团共同成立“音乐教育信息化实验中心”,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班牙马德里皇家音乐学院和一批知名中小学教研专家携手,致力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场景化、生活化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音乐。该中心通过研发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素养课程,搭建音乐教学云平台并开发智能乐器装备,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

  对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来说,扩大优质美育资源覆盖面可谓久旱逢甘霖。现在中小学生的父母多是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和家长在生活和学习中喜欢应用电脑、手机等技术终端。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录音及视频处理、信息集成,在美育课程中引导学生不仅领会教师的指导,而且可以将作品表达的思想与师生的理解进行融合,使艺术教育更加感人和富有个性。

  借助人机交互技术、多媒体呈现的特点,建立虚拟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精神。北京市东城区实施的“数字化美育”,通过“艺术与审美”的网络共享课,提升了学生的数字化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这启示我们,美育课程,一定要适应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形势,进行教育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国家已经确定了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开齐开足美育课的目标。两年时间,转瞬即至,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那么,如何统筹社会资源、建设网络资源?如何保障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不“瘸腿”?愿艺术教育主动联姻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为美育插上腾飞的翅膀,帮助孩子们陶冶活泼、敏锐的心灵,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