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中国出版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吴娜
//m.auribault.com 2016-08-29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全球出版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第2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却呈现出逆势上升趋势,在展馆面积、海外参展国家及参展出版商数量等多项指标上再创新高。刚刚迎来“而立之年”的北京图博会,已跃升为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的第二大国际书展。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创办于1986年,30年的发展,使中国出版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大,中国出版人的面貌,也更自信、更专业、更国际化。

  更自信。国际书展是出版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不仅可以借助其展示成果,而且也可以通过和海内外同行深入交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在近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美国书展等各大国际书展上,都可以看到中国出版活跃的身影。

  中国出版的日渐成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际舞台上的参与度逐渐加深、变强。正如曾亲历这一过程的资深出版人潘凯雄感慨的那样,“过去参加国际书展,我们的活动很少,像是在自娱自乐,但现在情形已经发生变化,中国出版人开始越来越平等、自信地和国际同行开展深入沟通与合作。”

  此外,在有关部门的不断推动下,中国出版业“走出去”从最初的产品“走出去”,到后来的版权“走出去”、投资“走出去”,历经了可喜的变化。中国出版人,也在不断地历练中变得更加从容。

  更专业。从场馆布展的规模和效果来看,北京图博会与其他几大国际书展相比毫不逊色。在此期间,由中国出版人组织主办的各类活动精彩纷呈,其专业性也越来越值得称赞。

  以北京图博会的重头戏国际出版论坛为例。在活动策划上,主办方紧扣世界出版热点,设置重要议题,邀请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深入研讨,其历年主题包括“出版产业集团化”“金融危机下的出版策略”“融合发展的新前景”等,都是国际出版界关注的焦点。

  更国际化。经过30年的发展,北京图博会的“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强。有数据显示,2015年,图博会49%的参展商均来自国外。2016年,再次吸引1400多家国际出版商参展。全球出版业10强中有9强,全球出版业50强中有30强在本届图博会设立展台,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国际著名出版集团悉数亮相。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等,也都携自己的新书现身北京图博会,把这里视为推广作品的重要一站。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细微的变化就是,在北京图博会期间,越来越多的国内出版人,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自己与海外合作伙伴的合照。外国友人的增多,使得中国出版人与国际出版界的交流更加自然、顺畅,越来越多的中国出版人,具备了掌握国际通用语言、熟悉国际表达的能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出版人所做的,就是促进心相通的事情。随着出版走出去的不断推进,相信我们一定会拥有更多心意相通的朋友。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