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以文化自信积聚前进力量
从信仰生发出来的自信,才能真正感染人、打动人
王宣文
//m.auribault.com 2016-07-25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夯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文化基础,指明了基本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行动指南。

  文化自信是继续前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只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才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做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影响更广泛深远。文化可以深入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文化自信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在人的一切活动、一切方面都存在,所以文化自信的影响更广泛。

  文化是人的各项活动里面的基因,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旦内化于心,就有稳定性和长期性。文化自信是倾向于内心的,从信仰生发出来的自信,才能真正感染人、打动人,进而引领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

  以文化自信积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前进力量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扎实的信仰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培养高度文化自信的思想指导和科学指南,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不断强化和巩固其指导地位。这样,才能确保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所需要的理论武装和正确方向。

  破除文化自卑、弱势、防御心理。目前,文化自卑心理、弱势心理、防御心理还不同程度地、自觉不自觉地存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加自觉地反省自己的文化理念,从根本上清除多年来留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文化自卑,增强文化自信。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吸纳西方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同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特有的自信气度。它的发展也必然积淀着全人类文明的结晶。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样,西方先进文化也是西方民族的智慧和结晶,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西方文化中蕴涵的科学精神、民主理念、法治精神、理性精神以及制度文化等,是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合理因素,也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精神颗粒和因子。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对待西方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使文化自信不断进入新境界。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文化自觉和自信的伟大民族,这种自觉和自信是基于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光辉的文化传统。在文化问题上的自信,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其显著的特征和强大的内在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培养文化自信,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历久弥新、永不衰竭的精神力量。(作者系昆明市委党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