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历久弥新的包公精神
韩贺彬
//m.auribault.com 2016-06-30 来源:合肥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先哲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这首《书端州郡斋壁》的包拯的明志诗,今天读来,依然给人很多感悟和启迪。

  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北宋名臣,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包公”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包公是合肥人,打龙袍、斩驸马、陈州放粮、端州掷砚……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包公出生于公元999年,逝于公元1062年,至今已在历史的长河里越过千年,他为什么还能如此生动地活在人们的心中呢?

  这是因为,包公清正廉洁、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体恤民情、爱民如子,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人们需要这样的“包青天”。

  当今,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高压惩贪肃腐的新形势下,重温包公故事,学习借鉴包公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清心直道”是包公为自己打上的人生底色,也是他严格自律、清白做人的底线。一个人只有清心寡欲,正直厚道,才能不为利困,不为名累,宁静致远,成就一番事业。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缤纷的色彩看多了就会让人两眼昏花,歌乐欢动,喧哗不已,听久了就会使人耳聋失聪。山珍海味吃多了反而使人胃口病伤而厌恶饮食。驱马奔驰,围捕狩猎,时间久了会让人心智狂乱而纵情放荡。贪求宝物而不知满足,时间久了就会使人行为乖戾而举动失常。”所以,圣人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取舍。

  包公就是这方面的圣人,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一千年来是人们争相效仿的表率。有据可考的“包公掷砚” 的故事,就是他管好小节、止住贪念的最好诠释。北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包拯由天长调到端州任知府。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打着进贡的旗号,大肆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或赠送当朝权贵,或占为己有,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包拯到任后,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他在任时没有拿过一方砚台。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包公任满三年离开端州时,端州砚工为了表达对包公体恤民情的感激,托人送来了一方用黄布裹着的端砚。手下人见是一方石砚,并非金银珠宝,于是便收下了。包公认为这事有污名节,不能收下,可是想退回去又不可能,他为了教育下属,坚守清白,不搞“下不为例”,毅然将端砚抛入江中。

  从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包公一尘不染、严守底线的高尚品格。今天,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习他这种“不忘初心”、永葆节操的做法,管好小节,防微杜渐。忠诚是思想高地,干净是做人底线。

  (二)

  包公本是一位白面书生,温文儒雅,英俊帅气。但在京剧和豫剧等剧种演出的有关包公戏里,他都是以黑脸形象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在合肥市包公园里的包公祠中,人们看到包公坐像的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牌,上书“色正芒寒”四个大字,意为包公神色严肃,正气凛然,身上所散发出的光芒能令不法分子寒栗,所以民间又称包公为“包黑子”,说明他不畏权势,铁面无私,刚直不阿,执法如山。包公的三口铡刀更是他严肃执法的象征,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朝中大臣,以及平头百姓,一旦作奸犯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谁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和逍遥于法律之外。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包公任庐州知州时,他的亲朋故旧以为可得到庇护,干了不少仗势欺人、扰乱官府的坏事。包拯决心大义灭亲,以示警戒。恰巧有一舅舅犯法,包公不以近亲为忌,在公堂上将其依法杖责,严肃惩罚。自此以后,亲旧皆屏息收敛,再不敢胡作非为了。

  这个故事说明,包公敢于执法,严于执法,尤其是他不徇私情,先从亲朋头上开刀的做法,体现着品质的纯洁,人格的伟大,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今天,我们弘扬包公精神,就是做到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不怕得罪人,敢当“黑脸包公”,把反腐利剑高高举起来,以零容忍态度惩贪肃腐。对于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无论涉及到什么人,无论职务高低,无论任职时间长短,无论发生在何时何地,都必须严肃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坚决维护纪律和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做到对人民高度负责,对党绝对忠诚。

  (三)

  体恤民情,以民为本,是包公的又一种优秀品质。民间传颂的包公陈州放粮的故事,就是他轻徭薄赋、敢于为民请命的最好佐证。

  据史书记载,公元1044年,陈州因为天气突变,粮食绝收,导致发生饥荒。但官员仍然以“折变”盘剥百姓。为了生存,当地百姓纷纷逃荒要饭。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包公写了一封《请免陈州添折见钱疏》,反对京西路转运使以“折变”盘剥陈州百姓,并请求朝廷给予适当赈济。皇帝依折降旨,让包公陈州放粮救济百姓,救一城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当地百姓感激不尽,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戏曲,传唱至今。

  包公还写了一个著名的奏折《乞不用赃吏疏》,文中写道:“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也是他痛恨贪官污吏、关心百姓的具体体现。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就是要学习他这种敢于为民请命、人民利益至上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们党所从事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作者单位:安徽省纪委)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