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孙大圣之神秘伙伴》:内容的回归以及方法的升级
任凡
//m.auribault.com 2016-06-20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关于四大名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被问起最喜欢四大名著中的哪一部时,极少有人会说是《西游记》,但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先接触的一定是《西游记》。我坚信有相当一部分人搞不清史湘云和薛蟠是谁,但没人不知道孙悟空和牛魔王。这就是成人世界的虚伪,他们一方面嫌《西游记》幼稚,另一方面又从各个角度拼命消费它,演绎出爱情、悬疑、阴谋论等等成人热衷玩味的主题,就是没人想到该怎样把《西游记》还给孩子。

  儿童剧不好做,这是业界的共识,因为做儿童剧的一定不是儿童。孩子的视角,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接受程度,对于成年人来说的确很难把握。同时,剧场里的儿童剧面对的又不仅仅是儿童观众,台下坐的至少有一半是成年人,如何做到牢牢吸引孩子又让成年人认可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纵横新天地出品的《孙大圣之神秘伙伴》做出了一个不错的表率,剧场里自始至终涌动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成年人也不时献上热烈的掌声和欢呼,这样的场景在近些年的儿童剧演出市场上是不多见的。

  本剧取材于《西游记》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大闹天宫”故事。主创按下关于体制与反抗的成人视角解读,转而提炼出最精彩的段落进行降维处理,满足孩子们关于世界以及人类情感最初始的好奇。来自宇宙的陨石遇到了五彩灵石之子孙悟空,两人误打误撞结下友谊,下东海、闯龙宫、上天庭、戏玉帝,最后捣毁丹炉大闹天宫,成为永不分离的好伙伴。对金箍棒的拟人化处理是本剧的一个亮点,也是符合儿童剧创作规律的有效尝试。让金箍棒具备人类的特征和情感,进而营造出与孙悟空对话的可能,一下子拓宽了儿童情感的释放空间,也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剧中我们看到,金箍棒由一块天外陨石蜕变成为孙大圣的好伙伴,这本身正好是一个孩子由懵懂到成熟的完整的成长过程。这其中既有象征老师的角色先生鱼,也有象征妈妈的角色五彩灵石,还有东海的一众小朋友,这些都是儿童世界里的关键元素,迅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们没有主动代入的能力和意识,但他们一定在剧中若有若无地体验到了成长的滋味;他们虽然还没有总结归纳的能力,但他们一定愿意成为金箍棒和孙大圣这样的人,因为勇敢、友爱和善良这些人性中最动人的部分,正在通过舞台潜移默化地释放给他们。就像那句广告词说的“补钙不在多,关键看吸收”,怎样让孩子有效汲取知识和品德,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说教与灌输是最为原始的方式,情境的营造和榜样的力量恐怕才是更值得家长们下些功夫去考量的。

  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全景式应用是本剧的另一大特色。简单的人偶演出和卡通布景不能说已经过时,但至少在如今连孩子都会翻动智能手机屏幕的年代里多少显得陈旧。全息投影带来的震撼观感不仅让人物更加鲜活,也让整个舞台动了起来。仰仗技术的支持,龙宫、天庭和炼丹炉这些抽象的场景都得以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孙大圣和金箍棒的故事更增添几分炫目、神秘的魔幻色彩。

  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西游记》绝不会因为被我们过分熟悉就失掉了光彩,相反每一次的演绎或许都能发掘出崭新的生命力。当然,这需要主创团队拥有敏锐的艺术嗅觉和一颗爱生活的心。本剧从儿童剧的基点出发,做到让内容回归的同时实现了方法升级,通过舞台和孩子们对话,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对儿童剧的探索是一个长久且意义重大的命题,其承载的教育和引导的功能决不能被忽视。让孩子们由被动思考到主动思考再到独立思考,这样的能力训练或许该成为儿童剧的一个发展方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