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久远而丰厚的灿烂文化
——山西历史文化述要(中)
李茂盛
//m.auribault.com2016-06-07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悠久的山西历史积淀了丰厚而灿烂的文化,作为全国石器文化的集中区、变法维新的滥觞地、佛教文化的首善区、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古木建筑的博物馆、戏剧文化的发祥地,山西以其蔚为壮观的文化场景、钟灵毓秀的文化底蕴、寓意深刻的文化宝藏著称于世,影响深远。

  远古时代,山西是石器文化的集中区,旧石器文化遗址已发现460多处,数量全国第一,而且早中晚自成序列,为全国仅有,在中国考古文化编年序列中占有突出位置。山西有距今180万年的西侯度文化,证明早在早更新世时期中国大陆已经有了人类的生存并具有制造石器的能力。继承西侯度文化早于北京周口店文化距今六七十万年的芮城境内黄河东岸的河文化,说明早期人类在山西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原始人群落。距今12万年的丁村文化,证明了山西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已由南向北大大扩展。距今10万年的许家窑文化,说明石器制造技术有了大幅度提高。距今3万年以细小石器为主的峙峪文化,孕育着华北细石器系列文化的产生。距今2万年的下川文化创造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最高水平的石器制作工艺。距今4500年的陶寺文化,有力证明了山西南部是黄河流域率先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地区,直接孕育和诞生了中国古代文明,成为中华民族总根系的“直根”。

  春秋战国,为百家争鸣的时代,山西儒法论争引人注目。从孔子高足子夏专心教学五十载形成的独特的西河教风,到孔子的再传弟子儒学兵家吴起倡导的兵国宏论,再到百家争鸣的总结者荀子提出的“形具而神生”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命题,晋地儒学以其务实进取精神诠释了儒学的别样风采。从魏文侯支持下李悝的变法试步,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系统阐述法家思想,再到三晋公侯的争相变法,提出了“法、术、势”兼用的法治思想和“法后王”的历史进化主张,演绎出一幕幕胡服骑射、以术治韩的变法活剧,成为战国历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晋法家思想在秦国发扬光大并付诸实践,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有效的政治统治方式。汉代文化世家盛行山西,太原王氏家学传承源远流长、闻喜裴氏治学精神更领风骚。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佛教文化为中原文化注入源源活水,孕育造就了诸如慧远、法显等一大批弘佛传经的泰斗高僧。

  唐代河东人跟随李氏父子打天下,建功立业,开国立基,辅政安邦,教化育人,才人涌朝堂,能将固边防。山西籍文化人在唐代出类拔萃、大放异彩,涌现出了一大批享有盛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宋朝,连绵的战争,使山西成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碰撞的前沿,战争的需求促进了山西盐铁业的发展和雕版印刷业的兴盛,曾有“交城冶炼贯三代”“平水雕版留五经”的盛传,雕版印刷为全国之最。宋代是中国史学的兴盛期,在史学领域大放光彩的莫过于河东人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巨制鸿篇《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成为彪炳千秋的史学巨著。

  金元之际,山西的文学、戏曲乃至建筑在战争夹缝中取得了世所惊叹的成就,涌现出以“一代文宗”元好问为首的一批杰出的文化精英。元代平阳地区出现了不少的杂剧作家,元曲大家山西四则有三,大家之首为解州的关汉卿,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其代表作《窦娥冤》至今仍活跃在戏剧舞台上。元代山西古建世所闻名,有幸保存下来的建筑群体以及依附其存在的大量精美绝伦的雕塑与塑像,展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高超的文化水平。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为芮城永乐宫,是道教宫观建筑的典型之作,其规模之宏伟、布局之疏朗、绘画之精美,堪称中国建筑艺术的巅峰和道观艺术的宝藏。

  明清,山西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戏曲文化走向辉煌,方志编纂达到高峰,建筑艺术构思精美,彩塑艺术美轮美奂。晚清,朝廷迂腐,闭关锁国,国脉日衰,文化衰微,但随着西学东渐,山西开办了与京师大学堂齐名的山西大学堂及一批专科学校。

  民国时期,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救亡运动的兴起,山西聚集了大批仁人志士。尤其随着抗日战争的兴起,以山西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迅速形成了具有燎原之势又独具抗敌特点慷慨悲昂的抗战文化。

  从文化遗存上看,山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占全国总数的10.5%,以绝对多数稳霸第一。旧石器文化遗址、古代建筑、古代戏剧舞台数量以及红色革命遗址都居全国之首。

  山西是古建筑的博物馆,现存各类古建筑2.8万余处,是中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古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构成中国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标本体系,特别是宋辽金以前的木构建筑占全国同期同类建筑的75%.山西是古戏台的集聚地,现存古戏台2888座,数量居全国之冠。这些戏台和大量反映金、元时期的壁画、陶俑、砖雕等戏曲文物,是研究中国戏曲历史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的重要实证资料。山西还是重要的革命老区,留有3490处红色革命遗址,具有宏伟而独特的历史价值,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和鲜活的教化素材。

  山西闻名遐迩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3处集群性建筑,更是以其悠久的历史底蕴、完整的形制构建、丰富的文化内涵,分别于1997年、2001年、200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明扩清续,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格局,是中国境内汉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被称作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活样本。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至6世纪,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其雕刻艺术既承接中国传统雕琢艺术,又吸取融合印度、波斯艺术的精华,为当时中国石窟艺术之杰作。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保存有从公元4世纪到19世纪的佛教建筑,荟萃了各个时期杰出的建筑、彩塑、壁画艺术,传承着多彩的佛教文化。

  山西还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名镇、名村。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12座,其中太原、大同、平遥、新绛、代县、祁县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浑源、太谷、孝义、介休、左云、汾阳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01个,其中灵石县静升镇、临县碛口镇、襄汾县汾城镇、平定县娘子关镇、泽州县大阳镇、天镇县新平堡镇、阳城县润城镇8个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临县碛口镇西湾村、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等32个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西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省级以上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09项,其中国家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57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山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总数占全国1219个项目总数的12.8%,居全国前列。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文学有董永传说等10项,传统音乐有晋南威风锣鼓等16项,传统舞蹈有襄汾狮舞等9项,传统戏剧有晋剧、蒲剧、皮影戏等32项,曲艺有潞安大鼓等9项,传统体育杂技有忻州挠羊赛等6项,传统美术有平阳木版年画等17项,传统手工技艺有阳城生铁冶铸技艺等27项,民俗有潞城民间社火等22项。

  山西可移动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为各级各类文物、博物、图书、档案等机关和部门保存。全省国有单位保存可移动文物有30多万件(套),许多都是国宝级藏品,如运城稷山县青龙寺的明代藏经《永乐南藏》,约有800至900册,规模为宋元藏经二倍,其珍稀程度仅次于宋元藏经。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保存的民国年间山西省文献委员会编纂的《山右丛书初编》,荟萃了唐代以来山西籍名流才俊的学术著述,凡355卷,具有极高的学术和资政价值。(作者为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