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方言传承的纽带在家庭
司罗红
//m.auribault.com 2016-05-10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方言保护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材料,是一种交流工具、一份故乡回忆,更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语言问题是重要的社会课题,恰当处理各种语言问题能够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

  我们应形成方言、普通话并存的语言环境,为保护方言而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开设方言课程的做法需要商榷,就方言的课堂学习来说,“农村不用学,城市学不会,学会没有用”;方言的最佳课堂是家庭,只有饱含着情感的乡音才有可能真正地传递给下一代,才有可能真正地激发孩子对故乡的感情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近些年的全国两会和地方各级两会,均有代表就方言问题递交议案、提案,呼吁社会关注方言、保护方言,甚至有人提出应当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开设方言课。诚然,随着普通话推广工作的大力开展,方言的使用范围正逐渐缩小,年轻一代不会说家乡方言成了常态,方言保护非常迫切,但能否在中小学校开设方言课程仍可商榷。

  保护方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方言是一种交流工具、一份可感可触的故乡回忆,回故乡不说家乡话被认为是忘本,在外的同乡相互认同最直接、最可靠的标准就是乡音。方言更是一种情结、一种文化。豫剧不唱河南腔肯定不受欢迎,二人转不用东北话也必定索然无味。就如胡适所说,“我常常想,假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用绍兴土话做的,那篇小说要增添多少生气啊!”方言是地方文化产生、发展、变化的基石之一。比如,福建、台湾地区有“添灯”的风俗,正月十五在堂屋悬挂彩灯以求多子多福,这正是当地方言“灯”与“丁”同音形成的独特民俗文化。方言还是语言研究的重要材料,它不但是方言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探索汉语发展史的重要依据,古代书籍中的许多词汇在普通话中不存在了,但有的还存在于方言之中。

  语言问题是重要的社会课题,恰当处理各种语言问题能够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学界常提及的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对全国方言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加强方言研究,特别是濒危方言、弱势方言和城市方言;积累丰富的方言资料,特别是有声资料,建立方言博物馆,等等。这一系列措施都应当有序推进。我们国家也已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2008年国家语委就已经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项目,对全国语言和方言进行调查、记录、整理,形成语音档案进行保存。

  方言课程不适合进课堂

  关注方言、保护方言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自不待言,但是为保护方言而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开设方言课程的做法则需要商榷。且不说在幼儿园、中小学开设方言课与我国宪法中“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精神相违背,也暂不论方言课程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尚需更多的研究和讨论,幼儿园和中小学开设方言课程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还需学界和社会谨慎思考。

  我们应当看到,一方面,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还存有方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土壤,少年儿童不必专门在学校学习就能掌握本地方言;另一方面,大城市缺乏使用方言的环境,儿童即使在学校学习方言也未必能真正掌握这一语言,学校的方言课程很容易流于形式。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方言即便进课堂也难以和故土情感建立联系。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大城市人口来源多样,加之汉语方言变化复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方言课堂教学择其一而弃其他,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童来说,自己所学方言很可能并非自己的故土乡音。而即便学到了故土乡音,由于没有故乡的生活背景也很难形成故土情感。与此同时,因为儿童对方言与故乡文化之间关系的理解有限,强行推进方言教育还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抵触,就好像国外一些华人送孩子学习汉语,而有的孩子对此并不理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校方来说,即使开设方言课,如何设计课程,如何将方言学习和地域文化的学习相连接,也是一个挑战。此外,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开设方言课程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普通话虽然在大城市已经成为通用的语言,但以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自然学会的儿童还是少数,大部分儿童需要依靠学校教育习得普通话,当学校同时开设方言课和普通话课,稍有松懈就会使已有的推普成果付诸东流。可以说,就方言的课堂学习来说,“农村不用学,城市学不会,学会没有用”。

  家庭是传承方言的土壤

  如果说方言不适宜于学校课堂教育,那么方言的教育和传承当如何进行呢?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孩子的语言、生活、情感都带有父母的影子,方言学习最适宜的环境就是家庭教育。我们应鼓励家庭成员说方言,形成“儿童在家说方言,在校说普通话”的语言培养模式。这首先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意识,需要家长认识到传承方言与保护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方言是联系家庭与故乡情感的纽带,家庭成员学习故乡的方言土语也自然在情理之中,父母亲朋之间所说的乡音是真真切切、原汁原味的情感,只有饱含着情感的乡音才有可能真正地传递给下一代,才有可能真正地激起孩子对故乡的感情。家庭中的方言学习是立体的、多层次的学习,超越了语言的传承,更多是一种文化的延续,这种文化和方言的互动也容易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从语言学习本身来说,语言可以是正规课堂教育的语言学习,也可以是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言学习,儿童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学习效果,要远远优于课堂语言学习的效果。儿童语言学习期主要在0—12周岁,这一时期正是儿童幼儿园和小学时期,是与家长接触时间最长的时间段,家庭教育如果能够把握好这一阶段的语言训练,就能使方言教育取得最好的效果,潜移默化之中将家乡方言以及方言背后的地方文化传授给孩子。

  每种方言都是一种故乡情怀,都是一种文化。语言的发展、变化、消失有其自身规律,方言传承的核心重在家庭,我们应发挥家庭和学校各自的功能,一点点形成方言、普通话并存的语言环境。(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文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