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儒家强调的友道是以仁义为归宿的,看重的是志同道合。朋友首先是因为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但朋友出现困窘,儒家并不反对仗义疏财。
朋友二字人人熟悉,或多或少,人人都有。不过如今人们多把朋友看作关系、看作交易、看作社会资本,就算看重交情的,也会讲究一个投入与回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这类俗话,隐含的还是一种功利的朋友观。
儒家一直重视友道,所谓君臣有义、父子有恩、兄弟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在儒家的五种人伦关系中,朋友是重要的一伦。《诗经》中说“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认为兄弟有时还不如朋友。所以,《论语》开篇说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孔子心目中,有朋友来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论语》里“朋友”二字有分开说的,有连在一起用的,但“朋”和“友”还是有一些差异。“朋”最早意思指同门,就是同师的生徒之间称为“朋”,有今天同学的意思。所以《论语》的“有朋”是与“学而时习之”连在一起说的。而“友”字,在上古是“有”和“佑”意思,用来形容兄弟间的相互拥有和助佑。此后,志同道合者更被引申为“友”。人们常把朋友比作兄弟,与“友”字在古代的本义有些渊源。
儒家对友道的看重,多体现在学问道德层面。孔子说:“朋友切切??疲?值茆??!鼻星??疲?腔ハ嗲写琛⒍酱俚囊馑迹????呛退车难?印R蚺笥岩缘酪逑嘟唬??砸?粗叵嗷ゼ涞呐?溃??值苁茄?抵?祝?韬湍老啻??裨蚧嵋蛐∈略斐筛星椴缓汀U馐嵌匀寺浊楦械木?橹?浮C献右菜倒?嗨频幕埃骸霸鹕疲?笥阎?酪病保?馑际牵涸鹎笊菩校?馐桥笥严啻χ?馈W庸痹谖士鬃拥慕挥阎?朗保?鬃踊卮稹爸腋娑?频乐?保?褪撬蹬笥讶缬胁皇侵?Γ?Ω镁≈抑备婧蜕埔庖?迹?獠攀钦嬲?呐笥阎?馈?/P>
孔子还把朋友分为益友和损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和正直的人为友,和诚实守信的人为友,和见闻广博的人为友,是有益的。这里的正直和诚实是指朋友的道德,而多闻则是指朋友的心智。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类,“便辟”意思是善于修饰仪容,内无真诚,与“谅”意相反:“善柔”是指圆滑,与“直”意相反:“便佞”意为花言巧语、夸夸其谈,与“多闻”意相反。孔子认为,与这三类人交了朋友是对人有损害的。
在《论语》中曾子明确地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原来,君子是以讲习礼乐文章来聚会朋友的,而朋友的聚会相互辅助,又能有助于仁德的成长。曾子的这个观点把友道看得很重,认为仁德的成长是需要外在朋友的辅助的,当然这里的朋友,本身就需表现出仁德,也就是孔子说的益友。孟子也说:“友也者,友其德也”,不能另有所图。
从这些观点可看出,儒家强调的友道是以仁义为归宿的,看重的是志同道合。朋友首先是因为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但朋友出现困窘,儒家并不反对仗义疏财。《论语》中子路说:“我愿意我的车马衣裘,和朋友共同使用,即使坏了也毫无遗憾。” 而孔子有朋友死了,因没有亲人,孔子则出财物为朋友办丧事。有朋友送给孔子礼物,除了祭肉,就是车马这样的贵重物品,孔子也是不拜的。因为儒家认为朋友是有通财之义的,但通财绝非交友的目的,这在儒家的友道观中分辨得很清楚。
《论语》中孔子说过一句交友的话,引起过很多争议,此话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杨伯峻等很多国内译者都把这句话译为“行事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人人都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岂不是人人都没了朋友,而且如此一译,很容易被人理解为功利的交友之道。我感觉,此句应与“主忠信”连在一起译,“无友不如己者”就是不要去结交不像自己那么忠信的人,因为忠信在儒家看来是友道的重要基础。(作家系北京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