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人民是文艺生存和发展之本
//m.auribault.com 2015-12-02 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这一讲话精神,指明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人民是文艺生存和发展之本

  文艺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文艺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和文艺观,提出了党对文艺战线的基本要求:“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理解这一基本要求,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人民为文艺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恩格斯的这段话在今天仍然是完全正确的。再高雅的文艺家,须臾也离不开“粗鄙”的吃喝拉撒睡;再精致的文艺创作,也需要以人民创造的物质资料来支撑。正所谓,“没有衣食住行,何来琴棋书画?”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厚的物质财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繁荣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其次,人民为文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从理论上讲,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精神财富的根本源泉。没有这个基础,许多艺术的成果就不可能创造出来。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例如,“反映青年爱情生活的《关雎》,探索宇宙奥秘的《天问》,反映游牧生活的《敕勒歌》,歌颂女性英姿的《木兰诗》等,都是从人民生活中产生的。”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活水源头。“到生活中去”,这是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常讲的话。深入到汕头的偏远小渔村听与海浪相融的岭南音乐,听伴着渔船出海马达轰鸣的潮州音乐,了解潮州锣鼓的历史传承,这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大型民族管弦乐套曲“海上丝路”的成功秘诀。

  再次,人民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急切的需要。文化艺术活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并且深谙“仓廪实、衣食足”与“知礼节、知荣辱”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催生了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要。一段时期以来,作为大众文化活动的广场舞的流行,成为一种为世人关注的“中国现象”。广场舞因为公共场地之争、噪音扰民等问题,引起了不同的社会评价和热烈的社会讨论。是非曲直姑且不论,这至少表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文化艺术生活。

  二、满足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工作者之职

  “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要履行好文艺工作者的这一天职,应该处理好如下几对关系。

  首先,表现历史人物与表现普通群众的关系。表现历史人物,容易引起广泛关注,并产生公共话题。一段时间以来,帝王将相成为影视剧的经常性主题,宫廷戏占据各大电视台播出的黄金时段。这种情况的产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社会主义文艺应该更多地表现普通群众,描写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文艺作品中的小人物,往往更能反映生活,更能直抵人心。这也是《骆驼祥子》、《小二黑结婚》、《平凡的世界》能被人记住的原因之所在。

  其次,发挥创作个性与满足人民需要的关系。知识分子大多有思想、有个性,文艺家尤其如此;不平庸、有特点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因此,文艺创作只有尊重文艺家的个性,才能保持创作激情、激发创作灵感,从而产出佳作。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文艺创作并非全凭个人思想天马行空、肆意发挥,创作者只有将个人情感体验融入人民生活,才能产出佳作。“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因此,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将发挥创作个性与满足人民需要有机统一起来,从而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再次,力求通俗化与力拒庸俗化的关系。“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市场化之于当时西欧社会关系和思想文化冲击的描述。如果撇开历史条件、社会制度等因素,这种现象在当前我国的文艺界似乎也在上演。追求变化不是坏事,但凡事应该有底线。一段时期以来,戏说历史、调侃英雄之风盛行,“抗日神剧”剧情夸张、雷人。这种现象,不仅受到许多文艺家的批评,而且也招致广大观众的反感。文艺作品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文艺面向人民群众,应该有通俗化方面的追求。但是,通俗绝不等于庸俗;满足大众需要,绝不等于哗众取宠。力求通俗化与力拒庸俗化,应该而且可以实现统一。

  作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来斌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