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能够陶冶情操,感化性灵,启迪人生,激励斗志。
-------------------------------------------------------------------
制定国家文艺发展战略,彰显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凝练出了向美从善、和谐统一的审美价值观,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样式,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艺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式,是人类社会最高的审美形态,它的基本点在于揭示真谛。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真善美的审美观,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然而,近年来一些人的创作观念发生了偏差,嫌弃中式的“土气”,照抄照搬西方表现样式。有的改头换面貌似洋人,有的脱胎换骨神似洋人。在一些文艺作品中,读不出高尚典雅的中国品质,却充斥着低俗、粗俗、媚俗之气。艺术创作没有了激情与灵性,成为金钱铜臭熏染下的功利产物。
笔者认为,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它能够陶冶情操,感化性灵,启迪人生,激励斗志。并能使人格完善,思想境界提升,传递社会正气,维护社会公德,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我国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时,急需中国精神来引领、支撑,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砥砺民族品格,全力为之奋斗。
文艺创作是作者对社会生活审美体验的形象反映,是作者被现实生活所感动,将所感形象通过艺术思维、提炼,创造出艺术形象,形成可供欣赏的艺术作品。艺术家只有深入到人民大众之中,走进生活深处,发现生活本质,不断增加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优秀作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是文艺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历史上,凡是真正的艺术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文艺仍然需要以真善美为评判标准,让真善美的文艺作品引领风尚。不论何时何地,优秀的文艺作品必然要反映生活的本质,体现根本的价值观。衡量一个文艺工作者是否优秀,不仅要看其是否具有个性风格或创新,更要看作者是否具有一颗善良的心,是否能让人们通过作品看到希望和美好,能否从作品中感受到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深深地挚爱,这是我们文艺创作和文艺事业走向成功的根本保障。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以爱国主义为根本,以强大的民族精神感召中华儿女凝心聚力,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因此,弘扬中国精神,彰扬中国品格,是时代赋予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
中国电影由大国向强国迈步 | 2010-07-30 |
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 赢回来 | 2010-07-30 |
矛盾与困惑:近代国学家的时代语境 | 2010-07-30 |
矛盾与困惑:近代国学家的时代语境 | 2010-07-30 |
衣俊卿:绘制文化战略蓝图 | 2010-07-30 |
接通文明传统 探索新时期礼乐体系 | 2010-07-30 |
让世界读懂新崛起大国的成长理念 | 2010-07-30 |
留在时代年轮上的乐音 | 2010-07-30 |
中国软实力的特色与力量 | 2010-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