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委员“支招”释放职工创新能量,让“草根创新”有出路。袁伟霞委员是武钢科技创新部副部长,她认为,在职工中有很大的创新潜力。
一线职工的创新,不仅会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还可能带来社会的巨大进步。1764年,英国兰开郡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不小心踢翻了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他看到倾倒的纺纱机仍在转动,突然想到:如果把横置的纱锭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纺出更多的纱吗?很快,他尝试着造出了第一台“珍妮纺纱机”,有八个竖直纱锭,功效提高了八倍。此后,他又不断改良,将“珍妮机”增加到了八十个纱锭。这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也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开始。
这样的例子,并非偶然。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最初也是工人。可见,一线职工在科技创新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他们天天和机器打交道,对工艺和设备非常熟悉,在长期的实践和磨合中,很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当这些想法不断用于实践,技术和工艺就可能改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实际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来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各种各样的理论,正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鼓励“草根创新”,合乎技术进步的规律,方向完全正确。当千千万万的职工在自己熟悉的岗位上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悟,当这些感悟从量变达到质变,一些发明创造就可能产生。这些层次不同的创新型思维,将成为推动企业效率提升、改进产品质量的动力和基础。
当然,要让基层的技工们成长为创新者,关键在于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以呵护这些创新思维。首先,要从知识产权方面呵护职工的创新思维。无论是瓦特还是哈格里夫斯的发明创造,都是有严格有效的专利制度来保障其创新动力,他们的创新总是和自身利益牢不可破地联系在一起。国内职工的发明创新,也应当搭建这样的平台,从企业和政府层面,能方便有效地保护职工的发明创造,让他们从专利制度和其他保护措施中获得收益,让发明和企业的效益产生互动关系。
其次,企业要主动搭建职工创新的平台,鼓励职工创新。一些企业搞“金点子”征集,搞先进操作法推广,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现金和职称奖励等,都是非常有效的鼓励创新的方式。只有从体系、制度、智力、奖励等方面搭出创新平台,职工的创造热情就可能被激发,企业将随着不断地创新,生产出成本更低、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
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杠杆,鼓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则是支点,当每一个人的创造热情都有了制度的完善保护,能够在市场上获得最大价值的时候,必然会有更多的新点子被想出来,被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推动企业、社会和国家的不断进步。
【“三工”调查】推动创先争优 让企业文化... | 2011-12-13 |
励小捷:“再利用”让建筑遗产惠及民生 | 2011-12-13 |
强力推动城乡公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2011-12-13 |
草枯根不死——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温州困难中... | 2011-12-13 |
草枯根不死——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温州困难中... | 2011-12-13 |
草枯根不死——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温州困难中... | 2011-12-13 |
草枯根不死——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温州困难中... | 2011-12-13 |
草枯根不死——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温州困难中... | 2011-12-13 |
草枯根不死——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温州困难中... | 2011-12-13 |
倡导志愿服务 促进治理创新 | 2011-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