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如何关爱保护留守儿童
赵洋
//m.auribault.com 2016-01-20 来源:中工网—《吉林工人报》
分享到: 更多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出现的特殊群体。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国情下,从长远看,根本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就是要保持家庭的完整性,要么举家外迁,要么就近务工。从目前工作实际来看,解决留守儿童关爱问题最现实、最紧要的是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关爱治理体系,让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和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遭遇过意外伤害等安全自护问题比较突出;校园暴力行为等不良行为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时有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留守儿童规模快速扩大且年龄结构分化趋势明显。现实迫使我们不得不反思:留守儿童最需要的爱到底来自哪里?家庭、学校、社会组织、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是否足够?从家庭关爱来看: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多数父母仅满足于物质供养,精神支持和早期教育不够。外出务工使得留守儿童父母增强了对子女的教育意识,但普遍缺乏科学养育观念。从学校关爱来看:虽然关爱意识普遍增强,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基本形成良好氛围,但硬件投入不足,软件建设有待加强。从社会组织关爱来看:关爱主体更加多元,关爱措施更加多样,但亟待提高的是关爱的针对性与连续性。从各级党委政府的关爱看: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但关爱的投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包括政策制定、资源投入、工作推进等各个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解决问题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要提高认识也要明确方向举措。

  政府加大专项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增拨专项资金,解决由于缺钱的问题而没有解决或没有解决好的原有各项针对留守儿童措施的落实;增办寄宿制学校,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有质量全覆盖。二是探索在民政部设立专门的儿童福利局或赋予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职能,匹配相应的资源和手段,统筹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包括牵头建立统筹工作机制,统一协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学校增加职责范围,充分发挥主体功能作用。一是把对留守学生的“亲情关爱行动”纳入学校职责范围,作为学校的责任之一,以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包括增加儿童心理课程、亲情辅导,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二是建立家校协作共同关怀的管理机制。开通常规化的亲情热线、亲情视频、师长热线,定期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强化家校协作,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合力。

  社会组织建立统筹工作机制,契合需求开展关爱服务。一是探索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志愿者公益基金支持等方式,吸纳专业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专业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建立互惠长效机制,使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制度化、长效化。二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乡村建立临时监护人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群团组织协同公益基金会共同出资,或留守儿童父母抵偿方式,招募专职的儿童福利员在接受培训后为家庭和儿童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弥补由于家庭不完整和监护能力不足导致的儿童发展问题。

  父母家庭履行好监护义务,让家庭成为第一道防线。一是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责任,通过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或补充司法解释,强化父母的法定监护责任,特别是对不能履行监护义务的法定监护人追究法律责任的落实,从法律上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强对父母的亲情教育指导,基层群团组织定期举办各类亲子活动,经常向留守儿童父母传播科学教育观等。三是建立监护责任监督制度,以村为单位专人监督家庭监护义务的履行,特别加强对独居留守儿童、困难留守儿童、残疾留守儿童等群体的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