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县域中心城市发展四模式
乔南
//m.auribault.com 2015-12-22 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深入推进山西省新型城镇化,是逐步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动力源泉,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途径。在山西省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依据《山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年~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所提出的“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总体布局,发展县域中心城市是完善城镇体系的切入点。

  模式一:县城+产业园区

  该模式以产业集聚为先导,以工业立县为基础,建设现代工业县域中心城市。适用于工业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县份。

  建设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是城镇化的立足点。具有良好集聚效应的产业园区在带动经济结构与产业空间组织调整的同时势必改变当地就业结构,并会全方位地驱动县城空间结构演进。产业园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可以使大批农村人口通过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人口城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会引发县城新区建成、经济活动空间重组、人口流动,从而最终改变县城功能格局,使之更趋向于新型城镇;县城完备的公共设施条件,为产业园区各类人群提供居住、教育、医疗等服务,会进一步促进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的发展。

  此类县域中心城市建设需要以产业园区为媒介,利用当地优势,主动推进区域合作,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夯实城镇化的经济基础,并做到扩大园区产业规模、调整园区产业结构、提高园区产业层次,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同时,要积极利用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功能,充分发挥县城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形成有特色的产业群。

  模式二:县城+周边城镇

  该模式强调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结合周边城镇发展县域中心城市城镇群。在此模式中,县城与周边城镇彼此联系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重心,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周边城镇不仅可以为县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资本,更可以成为县城经济发展的有益补充。从县城经济到城镇群经济,走的是一条从分散到融合的“互惠互补,共荣共赢”的道路。

  此类县域中心城市发展,需要把自身的优势进一步做强,把特色进一步做优,做到县城建设、重点镇建设相结合。县城建设要以产业集聚区为突破口,打造本地优势的产业板块,加强道路、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同时,增进与周边城镇的沟通协作。重点镇建设要通过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行动,进一步彰显小城镇的文化、产业、环境等特色,吸纳周边农民就地城镇化;因地制宜,编制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功能定位,培育各具特色强镇。

  模式三:融入核心城市群

  《规划》指出,晋北、晋南、晋东南城镇群是省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区域,必须加快提升“群”的整体实力,使三大城镇群尽快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增长型地区,形成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晋城、晋中、运城8个5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成为引领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三大区域内县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设是三大城镇群发展壮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类模式是上述8座核心城市与周边县域中心城市组成突破行政区划实现跨区域的城镇联合体模式。该突破并非对行政区划完全意义上的打破,而是核心城市仍依托原有行政区划所形成的城市系统来构筑其紧密层和支柱体。即:以核心城市为中心,通过产业园区化、基地化增强城市整体经济实力,强化经济辐射带功能,带动区域内县城的发展。该县域中心城市发展模式要做到:加快核心城市与周边县城的同城化进程:壮大区域内支柱产业,扶持新型工业,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竞争力;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增强区域辐射力。

  模式四:特色文化县域城市

  该模式可以归纳为“保护古城,建设新城”,也即“老城+新城”的县域中心城市发展模式。山西很多县城本身就是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城,古城保护与新城建设的协调,也是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搞好古城保护和新城建设的协调工作。做好县城总体规划和古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善规划体系,明确城市发展定位;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按照新区建设型、旧区提质型、产业带动型、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型、风景名胜型的总体思路推进县域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县城道路、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创建等市政公用设施水平。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是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因此,在县域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型产业、扶持发展小微企业。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准入门槛,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从而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夯实县域中心城市发展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县域中心城市发展模式并不是孤立的、静态的,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各县城需要因地制宜,借鉴不同模式建设特色“县域中心城市”。积极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区综合整治,加大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遵循一般城镇化的共性,实现城乡制度融合,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县域中心城市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关联,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积极融入城市圈。(作者为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副教授;本文为2014年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集聚视角下的山西城镇化进程中县域中心城市建设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