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建设是振兴东北的重要抓手-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RSS

理论

财经

新区建设是振兴东北的重要抓手

王琛伟
2020-05-15 07:14:46  来源: 经济日报

  新一轮东北振兴,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东北振兴理念的创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要求。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组成部分,既从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点振兴东北地区,又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着眼全国老工业城市振兴;既强调工业振兴、城市振兴,又强调文化振兴、乡村振兴;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文化、社会、生态发展;既要加快全面振兴步伐,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推动结构调整,又要推动体制转型,振兴的领域更宽、范围更广、任务更重,是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全面振兴。

  2003年我国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东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高度重视东北地区发展问题,从2014年至今,先后在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设立四个新区,欲以新区发展带动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目前,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新区展现出极强韧性和发展活力,并且成为逆势突破东北困境的生力军,新区或将成为东北振兴的突破口。

  从经济指标来看,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增长8.5%,分别高于市、省3.4个、3.8个百分点;2019年增长10%左右,继续领跑全市、全省。长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增长8.6%,远高于市、省增速;2019年在排除个别偶然因素影响后,长春新区增速不低于10%。

  从投资情况来看,“投资不过山海关”正在逐渐转变为“投资争过山海关”。2019年,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签约项目101个,协议引资额2264亿元,其中融创冰雪大世界等7个项目超百亿元。长春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分别远高于所在市、省增速,实现项目总投资405亿元,天都国际商务中心、龙翔国际商务中心等重大项目都在加快推进。

  从企业情况来看,新区内企业发展势头迅猛、生机勃勃。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近两年新注册的企业数相当于前10年的总和,民营经济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0%以上。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和12%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以上。长春新区搭建科技企业孵化器44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6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77户,形成吉林一号卫星、吉弯一号芯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目前,东北两个新区之所以能够逆势突围,其根本原因在于做到了发展思想与理念能够再解放,改革举措精准高效,放权赋能成效进一步凸显。长春新区、哈尔滨新区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对于推动东北地区振兴意义深远。

  振兴东北须创新体制机制。长春新区创造性地实施“标准地+承诺制”审批制度改革,有效缩短了审批程序中耗时较长的用地审批程序。长春新区特别突出为企服务,积极设立“企业服务卡”“企业家微信群”,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创造机会。哈尔滨新区建立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结合本地实际,将深圳的改革试点经验“移植”到哈尔滨。尽管该模式实施时间不长,但已成功吸引了大量投资。

  实践证明,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两个新区能够逆势突破的重要基础,也是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抓手。

  振兴东北须以人才为核心。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成功打破了以往东北地区“孔雀东南飞”的人才困境。其吸引人才的关键和核心要素,并非局限于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优惠政策,也包括新区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数据显示,近两年,哈尔滨新区回流反哺家乡的黑龙江籍优秀人才达2000多人,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领衔,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骨干人才已达1.31万人。长春新区成立以来,每年引进各类人才约7000人。

  振兴东北须新区新建。东北地区的新区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区建设起步于“空地”,没有历史包袱,创新体制机制成功加快项目落地。

  通过实践发现,先在新区构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体制机制,再以新区为中心推动以增量带存量的改革,逐渐扩大新体制机制的地域范围,实现与新区外的各项改革相融合,以此推动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振兴东北须完善企业发展环境。目前存在有些东北科技企业发展初具规模后,到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现象。比如,高科技企业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001年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成立,其发展历程揭示了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企业在东北具有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优势,东北地区非常适合企业从初创到“小巨人”的发展蜕变,然而当企业规模逐渐壮大后,企业需在全国乃至全球更大范围内寻求新的市场机遇,处于该阶段的企业会选择“走出去”。

  由此,东北地区欲依托科技资源优势、发展高技术产业,须全面慎重考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和诉求,应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和培育,确保企业在东北从初创到成长阶段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潜力,推动新时代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避免滥用弹性工作制 侵害劳动者权益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带来信息获取和传输的革命,随时随地办公成为可能,传统固定工时或固定场所的工作制度发生裂变,弹性工作制开始兴起。弹性工作制通常适合于业绩目标明确或工作任务清晰而且不需要依赖固定场所、多人协作或机器设备的行业或岗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许多企业主动选择弹性工作制,不再采用统一、固定的上下班制度,允许员工在家、在线办公,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员工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灵活自主的工作方式。

  • 【工作研究】以“站室”为抓手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 【问题探讨】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变化及工会应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工会组织应当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新变化,突出维权服务工作重点,把握协商调解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劳资合作的良好态势。

  • 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凝聚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千千万万劳动群众的深厚情谊和亲切关怀,在全社会再次吹响了劳动奋斗创造的时代号角,又一次发出了弘扬劳动精神的庄严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加自豪,凝聚起全社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访谈

文献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 马克思关于调查研究的开篇之作

    《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发表在1843年1月出版的《莱茵报》上,它是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的第二年发表的文章。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