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市场经济方向
宋宏
//m.auribault.com 2016-08-16 来源:安徽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总结,是对怀疑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错误思潮的鲜明批驳,更是对当今和未来我国现代化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明确宣示。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世界科技发展酝酿新突破的发展格局,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指明了现阶段改革开放的重点和任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但首要或者说关键是宏观层面的改革。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仅仅理解为微观层面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重塑、企业商业模式及经营管理流程再造等,而应当着力从宏观层面上深化全局性、总体性的制度改革与建设。只有使宏观层面的制度改革与建设更加成熟和定型,才能给微观层面各个主体带来充满活力的发展生态和稳定积极的预期。在宏观层面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少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确立的,也是现代市场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个一般规律内在地要求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标准、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就是遵循这个一般规律。针对我国经济体制现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在宏观层面上深化体制改革,必须廓清市场与政府边界,推进简政放权,具体包括: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应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国务院近年来连续出台减少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举措,安徽也编制了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这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现实表征和实践进展。应该看到,这项改革还远未完成,束缚市场主体活力的制度性障碍仍然存在,经济运行活力仍然不强,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商事制度、政府服务等宏观体制改革,切实降低由政府引起的制度交易成本,给市场主体减负,有效激发他们释放内生活力。

  加快创新驱动的体制建设

  在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面临构建新模式的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促进新动力生长——这个新动力主要是科技创新。与以往的经济增长要素的属性和结构不同,科技创新具有无形资本、智力劳动、个性化和团队化组织形态、知识产权及其收入分配等特征,这就使以往适应以有形资本为主、机械化劳动、大规模组织和流水线生产为特征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显得不合适宜了。如何使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转化和创新活力得以迸发,显然需要改革有关科技创新的金融制度、财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及审计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等。这方面宏观层面制度改革的破题与探索应该说是当务之急,对创新主体、创新劳动及其收入分配等管控僵化、限制过死,极不利于创新驱动能力的生长,因而亟需消除这种制度障碍。安徽正在进一步打造国家级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在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区域创新体系中面临着愈加激烈的竞争态势与日益广泛的合作机会,尤其必需加快创新驱动的体制建设与完善,要打造“创新高地”必先打造“创新制度高地”,由此集聚资源、厚植优势、增强创新实力。

  深化保障多元经济共同发展的制度改革

  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与实现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心所在。近一时期,民间投资持续下降、民营企业较大面积的增长乏力等现象值得高度关切。国内有的地方国有经济一元独大,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挤出效应,导致在新常态下地方经济大幅衰退,甚至出现负增长。这种现象值得高度警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民营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民营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使它们有广阔而不是收缩的发展空间,给企业家们稳定和积极的预期。应把握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通过改革,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使这一制度发挥核心作用。在产业、企业组织深度转型和新模式迭出的新形势下,应注重推进混合经济的生成发育。通过改革,使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经济不断成长壮大,构造多元经济、多元主体整合与融合的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集成,形成各种经济成分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健康格局。

  以培育增量带动调整存量

  经济是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当前问题、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经济下行并呈现L型态势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两个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一是调整存量,二是培育增量。调整存量是把资源错配和分配失衡修正过来,实现经济再平衡;培育增量是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点,塑造经济持续发展新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着调整存量与培育增量相结合。从国内外历史经验考量,改革需要支付巨大成本,需要有一定的腾挪回旋余地,而只有将新的动力和增长点培育起来,才能使经济平稳步入提质增效的新常态。反之,如果在经济转型时没能及时培育起新的动力和新的增长点,则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在财力物力捉襟见肘情形下调整存量也难免困扰重重。因此,解决好存量调整和增量培育两者关系,应当是以培育增量带动调整存量,优先着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区域和新模式,从而既为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开辟道路,也为存量的调整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改革必然涉及到利益分配,如何平衡复杂的利益关系,同样也要以做大增量利益带动存量利益调整。新增利益必须遵循公平原则进行改革,通过增量来引导和示范,倒逼和带动存量相应调整,使改革的力度、进度与社会可承受度相互匹配适应,有利于改革平衡推进,从而逐步形成公平合理的利益格局。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