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为推动东北工业转型升级积极献计献策
本报特约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6-07-2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更多

  7月19日,全国政协召开推动“东北三省工业转型升级问题”专题协商会。这是人民政协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又一生动实践,对于中央关于振兴东北重大决策部署更好地贯彻落实,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会前,委员们针对东北工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问题和关键环节,开展多路深入调查研究,深入22个市地,考察87家企业,召开57场座谈会,为开好会议打下坚实基础。会上,委员们踊跃发言,并同部委负责同志深入互动交流,提出了一批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发展历来高度重视,2003年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2003年到2012年,东北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达12.7%。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出台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为实现东北三省全面振兴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全球经济普遍低迷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矛盾、改革滞后和体制机制不畅的问题逐渐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其中特别体现在工业经济的运行上。委员们认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握工业发展战略转型、竞争能力重构和企业结构优化的本质要求,走出一条从传统工业化模式转向新型工业化模式,从资源资本驱动的工业化转向智能要素驱动的工业化,从低端同质化产品供给转向中高端适应性产品供给的发展路子,不断提升东北工业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深化国企改革,是东北工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委员们建议,切实遵循市场规律,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活力,深入推进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改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过于单一的状况。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企决策、激励、约束、退出机制,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科技管理、服务机构和用户等参加的产业技术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对高端人才、急需人才以及科技创新研发团队实行特殊的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努力以人才引领工业转型升级。

  委员们提出,实现东北工业转型升级,必须下大气力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协同发力,依法治理、市场化运作,做好控增清违、重组压产等工作。把优化产业布局和平衡产能总量结合起来,提高行业集中度,努力形成若干优势产业集群。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允许国有企业划出部分股权转让收益、地方政府出让部分国有企业股权,专项解决厂办大集体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举措,认真做好化解过剩产能的基础性工作。

  转变政府职能是基础。委员们提出,应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经营的制度成本;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宽各类社会资本到东北投资的行业和领域,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地方重大项目;以开放促改革,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企业、人员和技术交流。委员们建议,对东北振兴中的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大型国有企业脱困等重大问题,应坚持对症下药、分类施策,在深入调研基础上逐个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实现东北工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前景光明、任务艰巨。人民政协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继续针对有关重要问题,深入调研察实情,集思广益谋良策,为推动东北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东北全面振兴,更加广泛地汇聚智慧和力量。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