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品质革命不能靠企业孤军奋战
李杏
//m.auribault.com 2016-06-23 来源:长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芬兰赫尔辛基刚闭幕不久的欧洲质量组织大会上,神龙汽车公司、海尔集团和中国航天集团3家中国企业首次受邀现场演讲,分享质量管理经验。这个由欧洲质量组织、国际质量科学院等举办的世界最高水准质量大会,在过去60年里从未邀请中国企业现场发言,中国企业仅能以观察员身份到场观摩学习。

  中国企业在本届欧洲质量组织大会上的登台亮相,与国际同行交流自己的质量管理经验,并且得到充分的认可,是一个不小的突破。就在欧洲质量组织大会前两天,海尔集团也首次在欧洲六西格玛领域质量大会上介绍中国家电的创新实践,六西格玛以追求“零缺陷”为目标,而海尔的产品质量标准早已超过六西格玛标准,可以说已经走在了世界水平线上。

  中国企业的表现给人以惊喜,甚至可以说有些出人意料。事实上,相比过去人们印象中低端的“中国制造”,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已经从国产品牌中脱颖而出,让人刮目相看。以华为、格力等知名企业为代表,中国制造企业中开始出现了以最高品质为追求的先驱,在技术创新上下大力气,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毫不掩饰企业在打造民族品牌上的雄心与责任感,让人们看到了国产品牌的崛起之势。

  与这些优秀企业的迅速成长相比,市场对国产品牌的普遍评价却是滞后的。在消费者心目中,或许国产品牌中也有“例外”,但国货的整体品质依然让人不放心,很多消费者宁肯多花钱买进口货,甚至盲目迷信洋品牌,也不倾向于选择高端国货。这种消费观念或许不够理性,甚至不乏偏见使然,但主要问题出在制造业自身经不起考验。某种意义上,已经走在品质革命前列的企业,也要为此付出更高的转型代价,被行业的整体落后水平“拖后腿”。

  时至今日,仍然有大量制造企业没有意识到提升产品品质的重要性,对国内市场延续着质低价廉的老一套市场策略,严重低估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水平,长期满足于“薄利多销”的低端规模效应。事实上,尽管已经有中国企业走在了世界前列,但从整个国内制造业来看,也只能说是凤毛麟角,整体环境依然不尽如人意,也并不利于有追求的企业生存,这也迫使一些具备更高生产能力的企业转向代工出口,放弃“吃力不讨好”的国内高端市场。

  要真正改变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印象,首先要靠企业用品质说话,尤其是要彻底改变国内制造业对品质追求缺乏强劲动力的现状。这个颠覆性的过程,不可能依靠一两家领军企业单打独斗,而是整个行业和监管力量的共同参与,掀起一场以提升品质为核心的激烈竞争,以大浪淘沙之势确立“品质为王”的市场生存新法则,点燃中国制造业奋起直追的斗志,不负消费者的期望。与此同时,消费者也有必要更新老观念,对国产品牌的改变和成长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给国产品牌更多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共同见证“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华丽转身。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