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 构建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
王云珠
//m.auribault.com 2016-03-31 来源:太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大力发展并积极培育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产业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动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内容。推动能源革命,一方面,要推进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开放开采权,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开发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等。发展新能源、培育新能源产业,是在新的形势下构建我国可持续能源发展体系、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决策。

  一、可再生能源发展在解决能源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但与此同时,能源消费也在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2010年起,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一次能源消费第一大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引起的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加剧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的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65%以上。截至2014年底,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依然高达66%,比世界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比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高47个百分点;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16.9%,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5个百分点,比 OECD 国家低27个百分点。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客观上造成我国能源系统效率低、环境污染重的根本原因。因此,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比例,不仅是一条从根本上解决大量消费化石能源所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和措施,也是保障能源供应、减缓能源供应对国际依赖的重要措施之一,应该成为能源发展战略的一项长期国策。

  二、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我国拥有丰富的可用于替代矿物燃料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小水电、生物质能和海洋能源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基本形成可再生能源的完整产业体系,其中小水电、太阳能热利用和沼气等开发规模和技术发展水平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4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3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的3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2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2%.风电、光电、核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为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15%比例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同时,新能源产业发展依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一是成本障碍。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进步,经济性显著改善,但按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基础,除水电、太阳能热水器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开发利用的成本仍然较高。二是技术基础仍比较薄弱,一些核心技术并未完全掌握,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三是产业发展亟待加以规范。目前,风电、光伏发电设备的技术标准制定相对滞后,强制性检测和认证制度尚未建立,企业进入没有相应的技术门槛,受短期利益吸引,出现了一哄而上、无序发展、产能过剩问题。四是由于新能源发展缺乏与传统化石能源协调机制以及和电网建设的不协调等,发电撂荒现象仍比较严重。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弃光电量约30亿千瓦时,弃光率为10%;有些地区的弃光率更为严重,甚至达到70%.2015年,全国风电全年弃风电量达到339亿千瓦时,四季度部分省份的弃风比例甚至超过60%,全国弃风限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180亿元。

  三、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多措并举

  针对我国高污染、高碳化的能源结构问题,供给侧改革要求重塑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尽管可以预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传统的矿物燃料仍将是世界能源生产消费的主体,但在能源、气候、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不仅是适宜的、必要的,更是重塑能源格局的大势所趋。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核心是理念、技术和体制机制的革命,要从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与体制创新、基础建设与重大工程等方面构建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支持体系。

  1.理顺管理体制。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涉及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住建部、标准委等多个部门。为加强部门协调,避免多头管理或相互扯皮,应加强政府各部门的组织协调,明确各部门的任务和权责。

  2.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可再生能源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在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和装备制造方面,获得一定数量的自主知识产权,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奠定科研和产业基础。建议整合中科院电工所、力学所等单位研究力量、吸收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研究力量,成立国家新能源研究机构,解决我国的新能源研究力量分散、缺乏专业化问题。组织科技力量共同参与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研发和攻关,争取在风机制造、高纯度多晶硅、高转换率电池、风电和太阳能并网发电、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混合燃料汽车应用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实现突破。要进一步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强化对创新产品的首购、订购支持。

  3.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政策补贴机制。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初衷在于降低发电成本、促进产业发展,补贴过高不利于新能源技术进步,而补贴过低则将挫伤投资者信心,不利于产业发展,因此,补贴标准必须适中,并随新能源技术进步而动态调整,仅在新能源技术、产业尚不能与传统能源竞争的特定阶段实行。同时不断降低补贴幅度,尽可能减轻因发展新能源给国民经济带来的负担。对商业化新能源项目补贴的对象,应是已经具有较为成熟技术且能够通过自身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规模扩大,不断降低成本的企业。补贴政策的实施,需要建立竞争和比较机制,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促进新能源技术不断进步,积极为新能源发展降低成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4.积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市场体系。目前新能源尚不具备市场竞争力,需要政策扶持才能生存发展。政府应积极宣传引导,提高公众和主管部门对新能源发电的认知度,自愿承担开发新能源的成本。落实并完善新能源“上网电价”实施细则,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的若干规定”,明确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供电企业的责任;根据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水平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定可再生能源的上网电价和费用分摊的具体规则,完善新能源上网价格机制;尽快缩短可再生能源补贴配额交易周期,进一步优化财政补贴发放流程等。通过合理的电价标准、适度的财政补贴和积极的金融扶持,积极扩大国内可再生能源市场。

  5.完善产业链相关规范与标准。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安装运营、实时检测等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滞后,要求标准化工作跟上产业发展步伐。要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新能源产业相关产品、技术、装备制造等标准体系,加强风电场、光伏发电站等建设规范和标准以及风电入网、光伏发电并网等其它环节的标准制定,并根据先进企业、行业协会、国家发展趋势及时更新,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建设新能源项目,引导新能源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6.加快电网等配套设施建设。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输电网、智能化配网和储能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快输电通道和新能源项目入网线路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已建成新能源项目的接入线路建设,解决设备撂荒的问题。二是加快储能设施的建设,密切关注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鼓励在新能源基地和负荷中心建设储能设施,平抑电网波动,支撑新能源的发展。三是加强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的统一和协调。重视电源电网协调同步发展,形成新能源规划与电网规划互动的协同机制。厂、网分开以来,厂、网不协调的问题就开始凸现,这一现象在新能源领域十分突出。解决此问题,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大型新能源基地消纳送出的规划,促进跨省跨区消纳新能源。(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