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经济新常态下,以高铁为代表的铁路建设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大力发展高铁,对化解当前面临的产能过剩、缓解就业压力,都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特别是高铁的高速发展,为中国经济总量跃上世界第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刚刚开始的“十三五”期间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高铁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前景依然可以看好。
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从高铁落后国家到如今的运营里程世界第一,仅仅用了十来年的时间。中国的高铁技术从最初的几乎完全购买,到现在国产化率已经超过了70%.如今,中国高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还是世界上主要的高铁输出国家之一。而且在成本和技术上,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技术上也不逊色。正因为如此,高铁才会成为中国对外工程的一张“名片”。
在经济新常态下,以高铁为代表的铁路建设依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从总量上来说,虽然我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达12万公里,仅次于美国而位居世界第二,但也仅及美国的大约一半,而人均里程数量与发达国家仍相距较大。如西班牙的高速铁路人均公里数世界第一,平均100万人拥有54公里;相比之下,我国每百万人仅为14公里左右。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目前仍有许多大中城市未通高铁,这与客运的巨大需求相比,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出行难、买票难仍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从客运的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的铁路运能还远远不足,仍需大力发展高铁客运。
不仅如此,高铁的产业链非常长,对多个行业都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对高铁的投资以及高铁的出口,对推动经济增长、扩大投资总需求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根据有关学者的模拟测算,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中,每千亿元投资将会带动300多万吨的钢材、2000多万吨的水泥需求,还会拉动数十万人的就业。由此可见,大力发展高铁,对化解当前面临的产能过剩、缓解就业压力,都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
正因为如此,高铁建设仍将是我国投资领域的重头戏。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达3.5万亿至3.8万亿元,建设新线3万公里。至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3万公里,高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90%的地级行政中心。当然,要想使高铁建设顺利进行,还需要在融资体制、运营机制和铁路服务等方面大胆创新,尽快突破发展的各种“瓶颈”。唯有如此,高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出来,老百姓出行难、买票难问题才能切实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