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读懂增速放缓背后的经济逻辑
谢慧敏
//m.auribault.com 2016-01-20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跌宕起伏的2015年,交出经济运行年报。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 GDP同比增长6.9%,虽达到7%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但也创下1990年以来年度最低涨幅。中国经济会否继续下行?有所放缓的经济增速,引来一些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揣测担心。

  经济增速是发展晴雨表,引来人们关注。如何解读增速,见仁见智。客观看,6.9%是一个不低的速度,符合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的客观规律。2014年,我国GDP总量已经突破60万亿元大关,跻身于“10万亿美元俱乐部”。在总量如此庞大的基础之上,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其代表的经济规模远远大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所需要付出的努力也比过去更加艰辛。正因如此,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动辄实现“八九不离十”的增长速度。

  辩证看,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经济质量的下滑。2015年,我国六大高耗能工业快速回落,带动工业增长明显回落,PPI(生产价格指数)长期下降。这是经济下行的压力所在,但也是转型升级阵痛期的正常表现。试问,没有高耗能工业的速度下降,资源环境的瓶颈问题怎么解决?没有“去产能”的壮士断腕,产业结构怎么倒逼升级?眼前看速度虽然回落了,但长远看恰恰是目标所在,也是战略取向所在。因此,推进发展方式战略转型,决心绝不能动摇。

  增速放缓的背后,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初见端倪。一方面,“三驾马车”全线放缓,投资增速创近年新低,出口同比下降2.8%,传统动能持续弱化。但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中的新动能正加速积累。互联网交易以每秒数亿笔的量级,不停改变着实体商业,带动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1.6%.机器人产业、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引领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不断刷新的电影票房、节假日人山人海的景区,带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破66.4%。新与旧的变化、升与降的转换,正是我国逐步摆脱投资出口依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与魄力。

  全面看待经济运行,更应看到,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惠及广大民众。“只要保持比较充足的就业、百姓收入有所增长、环境不断改善,7%左右的GDP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一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物价保持低位,就业目标也提前完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功“跑赢”GDP。把这些指标放在一起,才能把2015年的表现看清楚、看明白。

  市场有涨有跌,增长有快有慢,本是正常的经济逻辑。我们要保持平常心,但决不能掉以轻心。经济发展的“量”和“质”是统一体。经济一旦失速,进入惯性下滑轨道,市场信心就会受到影响,信心缺失与经济下滑造成恶性循环,不仅结构调整难以推进,经济基本面还会受到影响,重启难度和成本会大大增加。我们必须牢牢守住年均增速不低于6.5%的经济发展底线,正视稳增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更何况,日益深刻的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面对6.9%的增速,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更要有一颗进取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