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供给侧改革向世界释放新的中国红利
王中美
//m.auribault.com 2016-01-05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更多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将在新时期世界经济的复杂背景下进行,内外衔接与平衡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要素供给与需求。中国不仅将更深程度地融入全球化进程,还将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与平衡做出积极贡献

  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中国经济增速仍被倚重

  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复苏形势复杂。包括俄罗斯卢布危机、美联储宣布加息、欧债与欧元危机、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等问题相互影响发酵,后续影响仍将延宕到2016年。其中美联储在去年底的加息是美国央行近十年来的首次加息,其影响很大。有外媒指出,美联储此次加息标志着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驶向终点。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大跌,导致高收益债券市场大幅波动,各种金融环境指数受挫。因此,从2008年以来由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引领的持续近十年的全球经济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一些变化。

  尽管2014年中以后,美国长达数年的货币宽松政策终于见到成效,就业和投资市场全面复苏,但美国的“一枝独秀”未能迅速地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如果包括欧洲、日本和中国以内的前几位经济体未能有恢复性的表现,全球经济增长的势头仍然有限。相较于欧洲和日本,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向被世界部分人士认为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去年第一季度发展中国家进口大幅下降,这是2009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第一次从世界贸易推动者变为落后者。中国能源消费增长率降至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这也影响了全球对大宗商品与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需求。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下降,说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进入平稳期,但结构调整的成效还未充分显现。换言之,如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或改革成效能有效显现,对全球经济,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拉动作用将非常大。

供给侧改革不是短期应对之策

  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对于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是从金融危机以来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性命题。从2012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连续4年处于个位数增长甚至更低的区间,国际市场需求不足,贸易竞争力持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低增长将是未来几年内的常态,而且被认为是结构性减速。从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在不断尝试、调整应对策略,中国在保增长同时其应对策略压力更大。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通过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刺激了需求侧,一定程度地抑制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三驾马车”的短期效应已殆尽,产能过剩、投资预期低、境内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这个时候平衡供给侧的状态,已是当务之急。与需求侧政策不同的是,供给侧改革也不应只是短期应对之策,它更应着眼长远,以及内部与外部的平衡。

  供给侧改革并不等同于西方经济学上供给学派的观点。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改革具体而言,它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因此,去“化”并不代表要“救市”,“转移”更不代表要帮助“落后”。供给侧改革,要从便利化和市场化着眼,鼓励创新和竞争,破除人为垄断与落后,结构性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供给侧改革应注重内外衔接

  中国有学者指出,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抓住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同时通过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来推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将在新时期世界经济的复杂背景下进行,内外衔接与平衡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上述三个供给侧因素中,主体方面不仅要考虑鼓励民营企业,也要考虑进一步便利外资的进入和吸引外资;产业发展不仅要考虑国内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基础,也要考虑国外市场的需求与竞争状况;区域发展不仅要考虑国内区域增长点,也要考虑国外区域的潜在市场和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统筹考虑国内外市场要素供给与需求。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关于“将落后产能转移出去”等说法,是对供给侧改革的错误解读,是忽视了供给侧改革内外衔接的真正内涵。

  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行,无疑也将向世界释放新的“中国红利”。西班牙圣巴勃罗大学教授恩里克·凡胡尔认为,外国企业不再将中国视为低成本生产基地,它们进入中国更看重的是中国优越的创新氛围、科研潜力和日益充裕的资本。另一方面,中国对外推进的自由贸易区、双边或区域性投资协定、发展基金与投资发展银行等相应合,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供给侧结构调整。中国不仅将更深程度地融入全球化进程,还将为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与平衡做出积极贡献。(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