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说理】社区战“疫”多面手 平凡英雄不平凡-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RSS

理论

时政

【战“疫”说理】社区战“疫”多面手 平凡英雄不平凡

余永跃 伍艳婷
2020-05-09 07:42:03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有一群平凡的人,他们没有专业的防护服,只有工作制服和袖章,却为广大群众制造了安全的防疫盾牌;他们没有专业的仪器设备,只有纸笔和额温枪,却为广大群众坚定了必胜的抗“疫”信心;他们没有舒适的工作场所,只有临时搭起的简易帐篷,却为广大群众展现了国家的战“疫”力量;他们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有对平凡的守望,却守住了疫情防控的底线,凝聚了广大群众的力量,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他们就是扎根在基层,服务于人民的城乡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如盾牌,坚守住防疫底线

  疫情防控战打响以来,社区工作者身肩重任、勇于担当。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只为守护群众,战胜疫情。据统计,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服务于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平均每6名社区工作者守护着一个社区,平均每1名社区工作者至少要面对350名群众。

  在疫情爆发之初,他们是“排查军”,通过对辖区的居民进行地毯式摸排,在辖区各个关口进行设点检查,排查隐患,上报患情,使上级决策部门准确把握疫情发展态势,防止疫情扩散输出。他们是“宣传员”,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带领群众科学防护,稳定了民众情绪,减缓了疫情蔓延趋势。

  在疫情防控中期,他们是“后勤员”,定点帮扶困难群众、居家隔离群众,为群众生活提供保障。他们是“安全员”,24小时轮班值守,在公共区域进行日常消杀,检测进出人员的体温状态,动态掌控社区的防疫实情,构筑起社区防控的坚固屏障。

  在疫情防控后期,他们是“守护员”,面对国际疫情严峻形势,他们外防输入,坚持排查流动人员。他们是“助推器”,面对复工复产,他们提供人员核查、防护管理等专项指导,并开展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营造井然有序的生产经营氛围,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工作者第一时间响应,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群众筑起钢铁防线。民政部表示,截止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因公殉职,其中党员占92.5%,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社区工作者严防坚守、英勇奋战,守住了疫情防控底线,牢牢牵制住了疫情蔓延。

  社区工作者如磁场,凝聚了群众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8年考察深圳市某社区时指出,社区工作者要履行好职责,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社区工作人员与群众的关系一向是密不可分的,他们是街道选聘从事基层服务的群体,来自并长期服务于群众。自疫情爆发以来,他们成为了基层抗“疫”的主力军,维护社会安稳的“凝合剂”。社区工作者通过连接政府和企业整合资源,保障社区民众物资需求;通过发起志愿者团队,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通过社工援助热线,为群众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关注群众身心健康。

  社区工作者来自于群众,所以能急群众所急、知群众所需、解群众所求,最终能赢群众之心。在防疫工作中,广大群众大都能理解并支持社区工作者,形成全国上下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感人局面。从疫区返乡的群众,能主动联系社区,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监控流程;普通群众大都自行在家隔离,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减轻工作人员的管理负担;还有一些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社区要求,听从社区安排提供志愿服务。社区是全民战“疫”中既重要又复杂的“神经末稍”,牵一发而动全身,社区治理难度可想而知。社区工作者迎难而上,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开展了高质量的疫情防控战。

  社区工作者如镜子,折射出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员面对困难冲锋在前,勇担重任。“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社区工作者中党员大有人在,他们在战“疫”中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把人民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疫情防控战中,各社区突出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和依靠全体社区群众,因地制宜组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将支部建设与防疫工作相结合,形成了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面对疫情的考验,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挺身而出,英勇奋斗,在短时间内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影响力。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城乡社区工作者是英勇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平凡英雄”。他们平凡普通,却有着不平凡的使命担当;他们默默无闻,却有着为国为民的情怀;他们无私奉献,凝聚起众志成城的战“疫”力量。战“疫”终将结束,社区工作者脚步却不会停歇。他们将一直坚守平凡,用自己的行动服务群众,以不平凡的力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作者: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余永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伍艳婷)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深刻把握“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意蕴

    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最美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这一理念正在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思想共识和行动逻辑。

  • 做好疫情防控期“共享员工”合法权益保障

    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从业人员做起了“客串”,厨师进行生鲜分拣,房地产销售送起了快递,酒店领班成为日化厂工人……他们有一个新颖的名字——“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既帮助人力成本压力大的企业渡过难关,又为人手不足的企业一解燃眉之急。通过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实现了企业、员工的双赢,发挥了保障民生、促进生产、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等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 工伤保险挂钩职业病“黑名单”值得推广

    工伤保险费率挂钩职业病“黑名单”,一方面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被列入职业病“黑名单”的企业,都是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到位,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发生工伤赔偿风险较大的企业,理应为此承担更多的缴费义务。同时,具有一定的倒逼作用。通过浮动费率这一杠杆,促使广大用人单位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维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楷模,他们身上承载和彰显的劳模精神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高度自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把握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访谈

文献

  • 新民学会对建党的贡献

    1918年4月,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倡导下,新民学会在长沙湘江之畔蔡和森寓所成立。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历经国内外探索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组织人才基础和斗争实践基础,作出了贡献。

  • 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大别山党和军民从当地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坚持长期斗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展现了大别山区军民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和革命智慧,是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最坚实保证。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