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学习讲话精神 坚持理论创新
太原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m.auribault.com 2016-08-11 来源:太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一论断对于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深入而全面的理解,科学而准确的把握。

  一、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党的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已经证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创新,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伟大成就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历史过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我们党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形成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二、理论创新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已经证明了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科学,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伟大的认识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因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勇于实践探索、善于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地发展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时代实践和理论设想。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基本国情也没有变,而且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程,就是不断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再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解决问题不断形成更加符合实际的认识的过程,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都是这样的认识的理论概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不能全靠老经验、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如果不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失去存在的价值。所以,“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无数事实充分说明,只有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生根开花,才能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当前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我们正在从事的艰巨而光荣的伟大事业为中心。包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等内容。要认真研究这些内容,弄清楚其在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分析其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等,形成新认识、新思想、新理论,在理论与实践的往返中不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更上一层楼,铸就新辉煌。

  四、理论创新必须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古往今来任何理论的诞生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借鉴吸收了其他的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批判吸收了18世纪、19世纪欧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甚至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说,如果没有批判的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成果,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我们要推进理论创新,就必须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需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思想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如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等形成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和成果。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包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等深厚文化传统。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包括世界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积极成果。还应该融合当代世界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方法论的有益成分,为我们的理论创新增添必要养分和催化剂。在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制度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新的实践探索,才能为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与理论参考。只有传承精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海纳百川、世界眼光、博采众长,才能使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与世俱进,开拓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执笔:张晨强)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