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坚持绿色发展 拉高标杆当“标尖”
朱建军
//m.auribault.com 2016-06-28 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我们深刻认识到,坚持绿色发展,打造全省最美县(市),让绿色成为海宁的主色,是补齐短板的关键所在,更是创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海宁样板的新实践。

  以最高的标准构建立体式生态美

  以争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以正在开展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为载体,坚决打好治水治气拆违攻坚战,绝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水更清。统筹加强源头控制、截污纳管、达标排放、生态修复等工作,巩固治水成效。

  天更蓝。标本兼治,突出抓好城乡烟(尘)气、工业废气、交通尾气“三大治理”。

  田更美。对农业设施用房进行集中整治,拆除彩钢棚,做到安全美观、美化绿化,再现田园风光。

  林更密。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在市区打造一批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在公铁沿线打造层次丰富森林通道,在黄湾打造东部生态功能区,在百里长廊打造休闲观光生态绿带,把生态环境这个老百姓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保护好、发展好。

  以最好的品质绽放一体化全域美

  联动推进美丽县城、美丽镇区、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从点上的美、一条线的美向全面美转型,从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型,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

  美丽县城是引领。贯彻落实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规划、建设、管理“三驾马车”同发力,努力在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上大做文章,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形态,建设具有江南特色、浙江特征的现代化美丽县城。

  美丽镇区是支撑。镇区建设一直是海宁城乡一体化推进中的短板。要以“三改一拆”为抓手,突出产业导向和文化特色,强化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做大做强市级小城市,做精做靓特色小城镇,培育一批魅力独具的小镇品牌。

  美丽乡村是基础。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今年要以争创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为抓手,以星级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重点要在做亮做精上下功夫、在以点串线扩面上下功夫、在提高群众参与度上下功夫,实现一星级美丽乡村全覆盖,打造一批三星级、五星级美丽乡村。

  以最实的举措推进新常态产业美

  绿色既是生产力,也是发展的内容,更是转型的方向。

  循环经济是途径。做实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围绕“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优化循环型流通方式、推进城市建设绿色化循环化、推广普及绿色消费模式”五大任务,加快重大项目实施和示范试点建设,打造循环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城乡一体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集聚区。

  绿色产业是根本。牢牢扭住工业经济“牛鼻子”,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培育省级皮革时尚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发展新动力,培育新业态,让绿色的生产方式真正成为海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让生态美转化为经济美、转化为群众的致富美。

  集约发展是内涵。以争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抓手,不断提升集约发展水平。加快农村低小散企业和城镇规划区外独立工业企业腾退,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拆除置换,加快建设“两创中心”,使之成为强镇富村的重要资源、小型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

  以最严的作风展现立潮头人文美

  坚持绿色发展关键在人,要大力弘扬“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人人参与打造全省最美县(市)。

  把握最美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融杭接沪、强镇富村、生态优美、品质生活”五大战略,打造长三角“经济活力强市、文化旅游名市、生态宜居新市”升级版,继续勇立潮头、走在前列。

  体现最美担当。倡导党员干部“多沟通、到现场、强执行、敢担当”,形成“马上干、现场干、合力干”的浓厚氛围;在“两学一做”中以身示范、克难攻坚,在“两山”重要思想的实践中看表现、看实效、看业绩、看能力、看水平。

  弘扬最美精神。最美精神是社会正能量的有力展现,上下同欲者胜,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让群众自觉参与治水护绿、自觉实行垃圾分类、自觉动手美化房前屋后环境等等,使群众真正成为绿色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作者为中共海宁市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