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以“赶考”心态力促脱贫
陈振
//m.auribault.com 2016-06-13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当年党中央离开河北省平山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进京赶考”。如今,6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改善。但“赶考”永远在路上。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是当前全党面临的“大考”之一。党员干部惟有以“赶考”心态力促脱贫,才能在这场“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我省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贫困面广,贫困发生率高,区域性贫困问题突出,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要突出“赶”的紧迫性。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如期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丝毫松懈,来不得半点马虎。在这场硬仗中,党员干部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没有任何退路可言。务必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担当的锐气、用我必胜的豪气,发扬“5+2”、“白加黑”的实干精神,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工作激情、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自我加压、负重奋进,顽强拼搏、攻坚克难,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脱贫,蹄疾步稳地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要突出“考”的实效性。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成效怎么样,群众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自觉摆正“考生”位置,以脱贫一线为“考场”,主动接受群众“考官”的考验。要强化宗旨意识。牢记为民原点,践行群众路线,克制政绩“焦躁症”,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脱贫工作最高标准,俯首真心察民怨,躬身诚意干民盼,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强化精准意识。脱贫攻坚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模式,要根据当地实情走精准化扶贫道路。要找准扶贫对象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注重因户施策、分类指导,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要强化自律意识。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毫都不能乱用。要严明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将每一个扶贫项目都落到实处,把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决不损害群众利益,确保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脱贫攻坚号角已经吹响。五年决战,动人心弦。只要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以“赶考”心态聚力脱贫,夙兴夜寐、勤勉工作,就一定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