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让理论与舆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双传学
//m.auribault.com 2016-05-27 来源:红旗文稿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话语背后的力量是思想、是道;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这些重要论述既鲜明指出了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贯道”的重要性,也深刻阐明了理论与舆论同向同行的传播规律。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把理论和舆论这两种力量统筹起来,用科学理论引领舆论,用正面舆论助推科学理论的传播,努力发挥理论和舆论的正向叠加集成效应,不断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用真理力量抢占舆论制高点

  舆论的背后是思想,舆论主导权的争夺实质是人心的争夺。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作用,必须不断集聚举旗定向、激浊扬清、去伪存真的真理力量。

  马克思认为,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就是说,社会舆论以新闻媒体传播的内容为载体。新闻媒介在表达意见时,通过一系列正确、真实而生动的报道和言论,不断提高自身舆论的真理色彩,从而获得受众的支持。一旦新闻媒体背离了真理性的要求,立场脱离人民要求和生活实际,传播的意见不具有合理性,就是一种错误的“舆论纸币”。在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公开表明:“自己的目的——持续不断地影响舆论。”新闻媒体影响和形成舆论,把人们关注的问题提出来,把人民的目光吸引过来,把人民的共同意志凝聚起来,才能指引人民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真实是新闻媒体公信力的源泉,也是正确引导舆论的前提。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新闻的真实要求所报道的具体事实是真实的,也要求所报道的事实在认识、判断和理解方面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必须是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统一。对新闻事实的反映也是一种再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过程。新闻舆论工作要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反映客观现实,新闻工作者必须首先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站稳价值立场,善于通过表象看本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真实性。

  新闻媒介引导社会舆论,不仅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反映,还必须提出一系列鲜明、深刻的观点。当今时代,传播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传播无边界、即时性的特点,正在深刻改变舆论生态。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对舆论生成和演化的影响不可低估。通过信息把关、筛选,以选择性地报道事实来影响人们的认知,进而影响社会舆论,越来越受到不断刷新升级的传播新技术挑战和制约。传媒竞争正在从消息制胜的时代向观点制胜的时代转变,出思想、出观点成为媒体竞争的“关键一招”。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都在集体转型为“观点频道”。正如很多专家指出的:评论才是实现“内容与用户间关联”的最简单方式。新闻舆论工作适应内容为王、观点至上的传播环境,必须突出思想内核,既重视把传媒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作为专业能力建设的核心,也善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影响舆论的素材、话语,用思想的力量、价值的力量重塑社会风尚,引领社会舆论。

  我们党历来主张舆论和理论须臾不可分割。“两论起家”“理论当家”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法宝。舆论跟着理论走,理论靠着舆论推。理论管方向、管思想、管根本;舆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新闻舆论工作始终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好的舆论可以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当前,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攻击我国新闻舆论管理制度,鼓吹“客观中立”“不偏不倚”,自己却千方百计在新闻报道中夹带“普世价值”的“私货”,只是这种舆论调控的手段更为隐蔽,迷惑性和煽动性更强。应该看到,社会思潮越是此起彼伏,观点流派越是纷争激荡,舆论格局越是多元分化,人们越需要高屋建瓴、纵览全局的科学理论指引,越需要廓清迷雾、点亮星空的思想之光。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宏伟目标,必须筑牢意识形态的“防火墙”,宣传阐释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经”,以真理力量、逻辑力量抢占舆论制高点,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用舆论力量掌握理论主导权

  国际政治实践表明,谁掌握了舆论领导权、主动权,谁就一定程度赢得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们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从根本上改变“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必须学会借力媒体、掌控舆论,真正把科学理论的道义优势转化为舆论引导的话语优势。

  理论之美,既表现在内容的理性之美,也表现在表达的感性之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之所以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人群广泛接纳和信仰,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话语表达的魅力。这一话语体系,集真理性、价值性、实践性、大众性、审美性于一身,体现了科学缜密、经世致用、开放包容、富于激情的高度统一,因而能够迅速掀起社会舆论热潮,推动马克思主义普及化、大众化。事实证明,话语体系不仅是“说什么话、怎么说话”的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思想主流、价值认同、形象塑造的综合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理解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理论宣传不能满足于空洞的说教,必须注重让人们感受、体验、理解和运用,通过直观、贴地气的表达,让党的科学理论生动起来、亲近起来、温暖起来。

  一套话语满足不了所有人,一个腔调难以唱遍天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群体利益的分化,带来舆论生态的多元复杂。社会信息化虽然使大众接触媒介的权利愈加平等,但也扩大了理解和接受的鸿沟。美国学者蒂其诺等人曾提出了一个“知识沟”的概念:随着接受讯息量的增多,由于理解力的不同,接受的讯息越多,文化程度差距较大的群体间知识积累越为悬殊,对同一问题越难形成共识。这一理论试图说明,社会信息化往往会造成舆论的分散化。这对我们做好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提出重大挑战。深刻的思想观点必须通过多样、精准的传播途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真正实现入脑入心、落地生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分众定位,才能准确对焦。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有正面进击也有侧路包抄,才有传播合力、传播攻势,才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

  讲究“时度效”,善于做“看不见的宣传”,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做好思想理论工作,也要把握好时机和力度,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时效决定成效,分寸就是水平,把握好时机、拿捏好尺度,舆论引导就能倍道而进,理论宣传才能取得理想效果。真理不能迟到,真理也不能漫灌,有步骤、有次序地进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说服辨析,才能起到滴灌渗透的教育效果。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生活是理论的源泉,谁勇于和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刻反思,谁更善于就事论理、借力打力,谁就能牢牢掌控舆论主导权、把握对实践进行理论指导的主动权。

  推动理论与舆论相融同频共振

  理论是载道之魂,舆论是弘道之器。理论缺位,舆论可能成为各式各样歪理邪说的跑马场;舆论失语,理论可能成为自弹自唱无人问津的独角戏。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掌握理论和舆论的辩证法,促进两者深度融合,用理论升华舆论锻造思想“主心骨”,用舆论助推理论唱响党的好声音。

  实现树导向和聚共识辩证统一。导向是灵魂,共识是基础。宣传要有导向,宣传也要体现共识。只有共识没有导向,就会陷入民粹盲动;只有导向没有共识,就会丧失力量源泉。导向体现特定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共识则反映全体人民的意志。实现树导向和聚共识的统一,既要发挥好科学理论“定盘星”作用,又要发挥好社会舆论“放大器”作用。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善于把人民的愿望上升为党的执政理念,善于把党的信念意志转化为全体人民的内心信仰。处理好奋斗目标和理论指引的关系,用民族复兴“中国梦”鼓舞人心、凝聚合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着力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积极引导公众理性表达、有序参与,为社会减负疏压,为人心活血化瘀,努力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两手抓。思想舆论阵地,积极、健康、向上的东西不去占领,消极、腐朽、落后的东西必然大行其道。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既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也要勇于开展积极健康的舆论斗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思想文化环境。要练就一双能够拨云见日的“慧眼”,善于从整体上、从内在规律上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学会从离散的、个别的、表面的舆论事件中研判思想动向,准确反映事件或事物发展的趋势全貌,避免人云亦云,保持战略定力。要敢于亮剑、敢于发声,运用好言论、时评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用辛辣精准的笔触抑恶扬善,用简洁明快的逻辑表述深刻道理,把战斗性和建设性相统一、把政治性和逻辑性相统一,在明辨理论是非中筑牢思想防线、在端正价值立场中清朗舆论生态。

  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人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当前,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议程设置、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面临挑战。新兴媒体传播具有碎片化、快餐化、分众化的特点,而传统媒体思想性和专业性是突出的优势。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是此消彼长,而是要优势互补,用新媒体传播的覆盖力扫除理论武装的盲点,用传统媒体的人才和内容优势为社会舆论注入正能量。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新闻生产专业化水平,在确保网上网下报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同时,更加注重深耕信息内容,推出观点鲜明、发人深思的深度报道作品,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的思想“附加值”。努力打通理论走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借力新兴媒体,在“微”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动脑筋,在特色化、分众化上下功夫,讲好理论故事,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价值,更好地引人入“道”、启人悟“道”,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培养懂理论善宣传的行家里手。放眼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到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等,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们,不仅是思想家、理论家,也是宣传家、鼓动家,都曾直接参与报刊媒体的宣传活动,精通舆论规律,善于运用舆论引领实践、启智他人。我们党的科学理论产生于实践也要运用于实践,从不是书斋里的“盆景”。推动理论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实践,需要一大批既懂理论,笃信马克思主义,又擅宣传,能说服群众、动员群众、团结群众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武装,确保新闻媒体的管理权话语权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自觉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注重做好有学识、有水平、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他们快发声、多发声、巧发声,积极抢占网上思想舆论阵地,打造为我所用、为我所战的强大网军,让讲真理的“红色地带”越来越宽广,推动他们真正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新闻工作者不应满足当新闻信息的“搬运工”,理论工作者也不应成为僵化教条的传声筒,两者都应成为多样化表达和传播、在多元中立主导谋共识的担纲者。让理论与舆论“同饮一江水”、“共绿江南岸”,不拘泥于一格一态,以表达创新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才能使党的舆论引导更加有力有效,既有“言值”又有“颜值”更有价值。(作者: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