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把握新常态 践行新理念 推动新发展
熊雪
//m.auribault.com 2016-05-26 来源:重庆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着眼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优化区域功能定位,提高全市一体化科学发展质量和水平。近年来,面对“三期叠加”的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区域竞争新态势,永川区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推动永川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在全市发展“一盘棋”中谋划发展

  永川所属的城市发展新区,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从发展实际看,地处成渝经济区主要经济走廊上,区位优势好、用地条件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潜力大,是永川发展的两个突出优势。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导致工业质量效益低,交通建设滞后导致区位优势不能有效发挥,是制约永川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

  按照市委、市政府“永川要在城市发展新区实现更大作为”的要求,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永川发展放在全市发展“一盘棋”中系统谋划,放在发挥两个突出优势、解决两个突出问题中来重点推进,围绕“工业强区、产业兴城”一条主线,做好“园区、城区”两篇文章,增强“改革、创新、开放”三大动力,培育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重庆大都市区重要组团、城市发展新区重要增长极,做到战略上有全局眼光、理清思路,战术上有问题导向、抓住关键,工作上苦干巧干、真抓实干。近三年来,永川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积极的趋势性变化,新产业、新动力、新红利不断孕育发展,新平台、新空间、新优势正在加快形成。

  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突破口,推动产业升级

  永川工业既有“先天不足”,又有“成长中的烦恼”;既有总量不大的问题,又有结构不优的问题。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在引进增量中优化结构,在创新发展中提高效益,在协调互动中促进转型,以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带动全区产业升级。

  紧盯国内外科技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高点起跳,顺势而为,精准发力,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的呼吸道和生命线。在招商理念上,坚持龙头引领、延伸链条、配套成群;在招商方式上,坚持专班招商、专业招商、专家招商;在项目落地上,坚持园区承接、政策支持、全程服务,加快培育壮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城市矿产、特色轻工、电子信息和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六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50%,煤炭、钢铁、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从66%下降到30%。

  按照市委书记孙政才“把永川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高端数控及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平均每周落户一家”的速度,两年累计引进德国埃马克、广州数控、固高科技、西安交通大学3D打印等企业106家,初步构建起“3+3+6+7”的产业发展生态圈:“3”大平台,即协同创新及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孵化及推广应用服务平台、金融及资本服务平台:“3”大板块,即打造整机整线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系统集成企业三大板块:“6”个机制,即“政、产、学、研、资、用”融合发展机制:“7”个到位,即龙头引领到位、集群发展到位、链条延伸到位、应用助推到位、融资创新到位、产业联动到位、人才培养到位。

  着眼城乡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最大的内需潜力。针对永川人口城镇化滞后、新城开发任务重、旧城改造压力大的实际,按照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的理念,区委、区政府坚持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并举、地上地下并重、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以平均每年4平方公里的拓展速度,着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

  坚持高起点规划。强化“全区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理念,在修编城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永川城区环线高速公路的建设,前瞻性开展城区中远期建设规划研究,明确城市拓展的方向、边界、功能布局、交通骨架。在城区控规全覆盖的同时,加快推动地下空间、地下管网、教育医疗、生态空间等专项规划全覆盖。处理好规划的刚性约束与弹性调整的关系,推动控规与城市设计相结合。重视对渝东北和渝东南人口的吸纳,率先编制永川城镇人口聚集规划。坚持高标准建设。按轻重缓急安排项目建设时序,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先行,积极推动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试点。按功能配套组合建设项目,注重住宅、商业、办公、文化等功能区相互交织,建成一片成熟一片;按人口聚集和产值税收供给土地,提升土地价值,平衡开发成本。遵循“实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引入中交集团等大型企业推动PC预制件和钢结构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力发展智慧建筑、智慧小区。启动国开行、农发行30亿元棚户区改造专项贷款项目,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实施四个重点片区改造,促进老城区功能再造、价值提升、环境改善。坚持高水平管理。整合执法力量,完善联动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常年开展城区三轮车违法经营、违法建设违法建筑、背街小巷脏乱差等集中整治行动。着眼构建和谐社区小区,区财政出资实施“三无小区”维修整治,出台协调开发商、物管企业、业主委员会、业主四方权利义务的物业管理政策措施,推动城区环境不断改善。

  加快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区位优势

  区委、区政府坚持拓展对外通道与内部网络建设并重,探索项目投融资建设新模式与加大政府投入并举,力争在3年内建成内畅、外联、互通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注重分类实施、互利共赢、安全有效,合理运用EPC、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推动交通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对于经营收益能平衡投资成本的项目,在全市率先采用EPC+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建成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永江段、永铜段,正在建设成渝高速公路扩能改造九龙坡至永川段,即将开工永(川)泸(州)高速公路项目;采用EPC+BOO(建设-拥有-经营)模式,开工建设永川港区大陆新港码头。对于无经营收益的公共项目,采取EPC+政府购买全部服务的模式,区内县道改造项目、省道改造项目和园区道路项目已达成协议即将开工。坚持互利合作,以市场换资源,相继引入大企业的区域性分公司、PC预制件公司、钢构公司、检测公司等项目落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力争3年内完成全区780公里农村公路硬化升级。

  改革开放创新三措并举,增强持续发展新动力

  改革开放创新是永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活力所在、红利所在。区委、区政府坚持围绕发展所需、地方所能、市场所盼,瞄准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切实以改革激发新活力、以开放释放新推力、以创新重塑新动力。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整合全区国有企业,完善发展机制,全区国企从19家整合为14家。淘汰过剩产能,关闭煤矿企业21家。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建管分离,下放规划、国土、建设等职能,设立行政综合审批服务局,实现“园区的事在园区办”。推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2015年新增企业和新增注册资本金分别增长19%和47%。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抽签定标项目扩面提标,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实现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加快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财政支农资金农民持股改革经验推向全国。着力建设开放永川。积极推进通关平台建设,朱沱联检大楼和永川检验检疫行政办公楼建成投用,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永川项目开工建设,海关和进境木材口岸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围绕加快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成立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建成固高科技特色技术学院、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30余个研发转化及服务平台,成为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区”。建成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众创空间、互联网青创营等一批创新创业基地,培育“创客”200余名,孵化企业32家,引入天使投资机构80家,募集直投种子基金2000万元。建成重庆首家区县院士工作站,先后引进3名院士、12名专家入驻。

  形成谋发展、抓工作、促落实的良好氛围

  作风良好,才能凝心聚力。凝心聚力,才能干事创业。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狠抓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干部队伍,凝聚起推动永川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坚持领导带头作表率,按照“低调务实、少说多干”要求,修订区委、区政府相关会议规则和工作规则,大力整治“文山会海”,沉下身子、深入调研、找准问题。按照“敢于担当、积极作为”要求,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拼搏意识,将全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园区、城区”建设项目分解落实到每位班子成员,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加强对镇街、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的监督考核,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方式方法,促进作风转变和干事创业,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深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加大明查暗访、公开曝光和点名通报力度,加大执纪监督问责力度,2015年对庸政、懒政、怠政行为问责14人次。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聚焦忠诚、干净、担当、实干,优化干部资源配置,着力在“园区”“城区”建设主战场中发现干部、锤炼干部、使用干部,推动优秀干部在发展一线中有为有位,全区上下形成谋发展、抓工作、促落实的良好氛围。(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