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之身份认同和发展愿景方面的论述,是至关重要的。身份问题既是一个哲学和社会学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看望师生时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我们是谁”这个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外在特征,也是一个国家的国民认同。针对社会上种种抹黑中国、唱衰中国的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4年4月,在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谈了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即: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这种论述,非常有助于外国人观察中国、研究中国、认识中国。
搞清“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是要清楚认识我们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地记录了国家民族一路走来的足迹,也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启示。2014年8月20日,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在这里,习近平不仅讲到了文明史、斗争史、奋斗史、发展史,而且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是不能任意选择的。
搞清“我们到哪里去”的问题,就是要明白国家和人民的发展愿景。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很早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发展愿景(《礼运》)。邓小平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作为中国人的发展愿景,是追求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奉献世界的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为国家设计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为民族规划了复兴的发展愿景,为人民指出了清晰的奋斗目标。
身份认同是存在的前提,发展愿景是前进的动力。在韩国首尔大学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国,将始终做一个维护和平的国家,促进合作的国家,虚心学习的国家。这既是中国对自己身份的认定和发展图景的展望,也是对世界的承诺。(作者系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09-09-29 |
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09-09-29 |
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09-09-29 |
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09-09-29 |
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09-09-29 |
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09-09-29 |
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中充分发挥工... | 2009-09-29 |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保增长促发展劳动竞... | 2009-09-29 |
在“2010’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 | 2009-09-29 |
论五大发展理念 | 2009-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