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新构建
丁晋清
//m.auribault.com 2016-03-28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资料图片

  世界范围内政党政治的发展表明,执政形象是影响执政党自身发展和功能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执政党若要长期保持执政地位都必须具备优良的执政形象。良好的执政形象是执政党的无形资产、无价之宝和十分重要的软实力。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党的形象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执政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执政资源,是构成执政党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执政形象对内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能增强党员对党的认同感和提升党员对党的忠诚度;对外具有强大的感召能力,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度,并奠定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执政形象的新内涵,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战略举措的实施对于执政形象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亲民富民的执政新形象

  如果说“四个全面”完整地展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总体框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无疑是总目标。何谓“小康”,各个时代各个人都有不同的解释,但把着眼点放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则是一以贯之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美好生活”的描述,就是“小康”的最具象的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应该有两重含义:一是覆盖全面,全体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过上美好生活;二是领域全面,不仅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要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建成一个全民共享、全面进步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小康”“全面”都是极具亲民色彩的话语表达。而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列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另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如期实现承诺的坚定自信。当今世界,资产阶级政党在选举过程中轮流向选民作出一些口头承诺,但绝大多数都成为空头支票,一些曾经长期执政的大党失去执政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漠视群众利益,失去了人民信任。而我们党则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沿着既定的目标不懈追求。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正在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必将彰显中国共产党亲民富民的形象,极大地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赢得亿万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了改革创新的执政新形象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也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仍然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只有不断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创新社会发展模式、完善社会制度体系、释放社会机制活力、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具体矛盾、助推社会文明进步。“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2012年12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曾到深圳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了花篮。他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对改革和谋划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12月31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前进。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总体规划和战略部署。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并作进一步部署,他要求: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保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推进城镇化,既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在创造制度环境、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能。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都是难题,要涉险滩、啃硬骨头,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可行的模式可以照搬,创新是破除旧的体制机制、破解改革难题、实现改革目标的途径,唯有创新才能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能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注入改革创新的内涵。

  全面依法治国:彰显了法治公正的执政新形象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从世界范围看,很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是走法治道路。现代国家必须是法治国家,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撑;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法治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方式,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集中体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以法治为框架、用法治作支撑、由法治来贯穿。法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依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有助于建构中国共产党法治公正的执政形象,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更加接近和符合国际惯例。

  全面从严治党:彰显了清正廉洁的执政新形象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治国理政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主心骨”和“领路人”。只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我们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真正担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责任,才能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近年来,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影响了民众对党的信任,给党的形象造成了巨大伤害。全面从严治党强调在内容上,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及制度建设等多领域;对象上,对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包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严;时间上,坚持长期化、常态化、制度化治理,贯穿党的建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苍蝇”“老虎”一起打,有利于解决目前面临的腐败问题,既能改变民众对党的某些消极看法,又能建构清廉的执政形象。同时,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之一,是高度重视改善政治生态,通过严肃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完善制度规定,改善党的建设的内部环境,修复政治生态,塑造优良党风政风,这也有助于构建党清正廉洁的良好执政新形象。(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