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协调同步 夯实全面小康基础
——三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6-03-23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系统阐释今后五年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时强调,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就为进一步夯实全面小康基础,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指明了主攻方向。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中,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今后的发展基础打得牢不牢,目标任务完成得好不好,主要看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处理得正确不正确,工作重点抓得准不准,各项举措实不实。

  过去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加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镇,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80%,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夯实全面小康的基础,确保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成果,一定要更加重视“协调”与“同步”两个关键词,妥善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同,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坚持城乡一体,要积极引导农业与工业结合,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同,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最大限度激发我国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的重要之举。为此,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要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与此同时,还要大力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打造智慧城市,完善公共交通网络,治理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改善人居环境,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促进供给需求有效对接、投资消费有机结合,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内需支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