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访谈

颜晓峰: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董国政
2018-11-28 08:20:07  来源: 解放军报

——访原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研究员颜晓峰

  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思想理论创新引领社会历史变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历史巨变的思想理论基础。本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原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研究员颜晓峰。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开创、完善和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记者: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果累累,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程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颜晓峰: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开创、完善和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际、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是科学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标志,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一表述,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标定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贡献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定位。从时间维度看,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19世纪40年代到上世纪70年代的130多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历经战争的磨难,世界历史进入了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涌动。在列宁主义作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作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解放和独立时代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之后,科学社会主义又迎来了大发展大飞跃新的历史机遇,这就是回答和解决和平与发展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从空间维度看,马克思、恩格斯考察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主要是以资本主义得到高度发展的西欧诸国为对象的,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怎样建成社会主义,还是有待实践检验、深入探讨的全新课题。新中国前30年的实践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也走过弯路。改革开放40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展现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十分丰富,并且处在创新发展过程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先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途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新型民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融合优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了依靠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拓展了当代世界建设社会主义的层次视野。

深刻把握改革开放40年来理论创新的主要经验

 记者:改革开放40年是一段大历史,是一部大著作。回顾历史必然要总结经验,从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角度看,理论创新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颜晓峰:一是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改革开放始于解放思想,基于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是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飞跃。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所要克服的阻力障碍,都是前所未有的。没有既成的道路可以效法,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照搬,必须具有开创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既不能丢老祖宗,又敢于说新话,言前人之所未言,为新时期伟大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二是在坚持实践标准中推动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双向转化。改革开放是以真理标准大讨论为破局的,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开辟了新时期理论创新之路。这条道路是坚持实践标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道路,也是坚持理论先导、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指引改革开放的道路。实践之树常青,实践标准的确立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无穷的源泉,赋予了强大生命力。

  三是在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大势中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普遍意义。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道路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理论赢得广泛认同。中国道路是自己的道路,同时也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理论是自己的理论,同时也产生世界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既包括经济上政治上的贡献,也包括思想上理论上的贡献。

  四是在回答和解决重大问题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党的创新理论是在敏锐把握、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过程中创立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而深入思考和筹划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基本方略、战略安排、重大部署等重大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新时代证明。

  五是在恪守人民立场中确立理论创新的根本价值追求和评价准则。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理论创新始终都是坚定站在人民立场上,党的思想理论都是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美好生活需要。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正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从温饱、小康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强调党的先进性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内在地包含了要把党的先进性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谋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实质上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表现在党的理论创新上,就是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代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重大作用,同时承认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也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智慧的升华。党的理论创新重大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主要代表的理论思考与党和人民智慧相结合的思想产物,都是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记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的重大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怎样深入理解这一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颜晓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新的伟大创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新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从世界历史的坐标看,是在世界现代化几百年的历程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已经完成的基础上,开辟的一条新型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不仅是自己的道路,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反映世界趋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建成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有着独特本质、内涵、优势、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再经过30多年的奋斗,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历史贡献。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呼唤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创新,逐步加深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规律的认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年来经久不息、代代传承。苏东剧变已过去近30年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矢志不渝,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定不移。毋庸置疑,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承者,当代中国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实践成果,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属于世界、属于人类的,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具有世界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性,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将高举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坚持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把握工会组织的新使命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领导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导制定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全总改革试点方案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每到一地考察都深入基层看望劳动模范和一线职工,亲临全总机关与劳模代表座谈,给“郭明义爱心团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工会工作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

  • 奋力开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2018年10月22日至26日,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思考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 准确理解劳务派遣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本期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案例。希望通过我们的解析,能够帮助广大劳动者准确理解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18年2月,四川省达州市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在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时

  • 待业、择业、创业:我国青年就业机制的演变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青年缺乏工作经验、对职业的期望值较高,就业难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我国青年就业机制的演变历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确定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但当时仍然是物资短缺并施行计划经济。

访谈

文献

  • 马林诺夫斯基:原始法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形象不仅仅取决于其族群的基因,更是由其所属的社会文化决定的。风俗和律法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时代和地域的风俗和律法呈现和塑造了不同的人的形象。在古罗马法、中世纪欧洲法、传统中国法中,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决定着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权利和义务。而现代法律制度则预设了“理性人”的形象,每个人皆因具有理性而享有在法律眼中的平等,对自己的人格和财产享有排他的支配和控制权、与另一“理性人”达成的合意享有视同法律的效力,并应当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 加了封印的古诗 如何与我们的当下建立联系

    “为什么要读古典诗歌呢?我们没有生活在轴心时代,只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前段时间,在北京一处胡同里的小众书坊,刚过不惑之年的黄德海,好像给他一壶酒,就完成了“伶俜、清瘦、见面就喊喝酒”这句诗的演绎。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