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杜玉波:2.2万亿教育经费怎么花的
——访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
邓晖//m.auribault.com2014-02-21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4%的实现,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4.28%。这笔钱怎么花、如何管,成果怎么巩固?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如何花好4%?

  问:4%的钱都用到哪了?

  答:为把有限的教育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基本原则是突出重点,用好增量,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新增教育经费主要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主要用于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问:保基本的“保”,补短板的“补”各指什么?

  答:保基本,一“保”义务教育,4%有一半以上财力用于义务教育。2006年开始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三次提高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2008年实施了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2009年全面推行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化债;2011年完成“两基”国检,全面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二“保”教师工资和学校运转,4%的47%用于教师工资,49%用于维持学校运转和改善办学条件。将农村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1000多万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有了可靠保障。近五年校舍建设资金所占的比重提高了6个百分点。

  补短板,从各级教育来看,主要“补”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近五年,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增长最快,年均增幅49%;其次是职业教育,平均每年增长26%。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补”中西部。4%的一半以上财力用于中西部;中央财政教育支出,2/3都转移给了地方;中央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90%用于支持中西部。先后实施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

  问:促公平在教育投入上如何体现?

  答:一是资助政策实现全面覆盖。在义务教育阶段,从最初的“两免一补”到免除农村寄宿生住宿费、提供营养膳食补助,目前至少是“三免两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补”寄宿生生活费、营养膳食补助)。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推动全国32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中职,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以顶岗实习、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对普通高中,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补充;对本专科生,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2012年开始,又建立了包括国家奖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三助”岗位津贴在内的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

  二是资助范围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中职免费政策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涉农专业,80%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免费就读。全国每年,近10%的在园幼儿享受各种资助,100%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和2200万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同时享受免学费和教科书费政策,3000多万农村寄宿生免除了住宿费,中西部一半以上的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享受生活费政策,超过1/4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膳食补助,30%的中职学生、20%的普通高中生、本专科生和所有研究生享受国家助学金,近10万名本专科生、研究生享受国家奖学金。

  三是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4%用于学生资助的财力五年增长了89%。2012年,如果不算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免费教科书和营养改善计划的资助人数和资金,全国累计资助学生8400万人次,资助金额突破1000亿元。

  如何管好4%、巩固4%成果?

  问:每年两万多亿元,不是小数目。如何管好这笔钱、巩固4%成果?

  答:要明确以下五点:4%这一底线要守住;法定增长要依法落实,“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新开辟的投入渠道要有渠有水,形成长效机制;教育财政拨款要有基本标准;对财政教育投入状况要加强监督检查。

  问:目前我国学费收入、社会力量以及其他渠道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1%,如何扩大社会投入?

  答:对义务教育,要完善各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分担机制,对非义务教育,要完善好政府和个人、学校、社会的横向分担机制。第一,政府可以购买服务的,要加大购买服务、奖励支持等力度。第二,应该由个人承担的,要有合适的分担办法。教育收费决策听证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要跟上。第三,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分担,最终建立起“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元化的经费筹措长效机制”。(本报记者 邓晖)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