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以人民为中心把握三大规律。习近平同志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把握人民群众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这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而且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方面,我们党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积极为民谋福祉;另一方面,我们党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基于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让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习近平同志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在治国理政理念上彰显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这就要求我们在治国理政理念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发展、创新的主体;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在治国理政举措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体现在治国理政理念上,而且要转化为施政的具体举措。这就要求我们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础上推出更多民生工程、实施更多惠民举措,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在治国理政评价上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群众诉求、接受群众监督,让人民评价党和政府的工作,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汇聚起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伟力。
(作者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天津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 2014-05-26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 | 2014-05-26 |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2014-05-2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成果 | 2014-05-26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涵 | 2014-05-26 |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 2014-05-26 |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 2014-05-26 |
新思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 2014-05-26 |
引领伟大事业 实现伟大梦想 | 2014-05-26 |
【理上网来 "辉煌十九大】不忘... | 2014-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