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土地之上的诗人
马涌
//m.auribault.com 2016-06-08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人生活在土地之上。诗人也不例外。诗人以诗为杖在土地上行走,最终也将回归于土地,在世间留下的,是诗人之作,以及诗人之名。而后人以诗人之名,纪念诗人之作的时候,也一定是脚踏于土地之上。

  艾青,1910年生于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1996年去世。今年正是他去世20周年。虽然艾青一生行吟足迹遍布中国,但要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他的家乡金华金东,仍然是最为追本溯源的选择。我抵达金东之后参加的第一项诗歌节的活动,并非在金碧辉煌的会议中心,也不是在庄严大气的高校讲堂,而是金东区畈田蒋村的艾青故居,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在村口一方小小的空地上,和来自全国的诗人、学者与媒体一起,我们周围是抱着孩子、带着黄狗、穿着干活的衣服来围观我们的热情的村民——没错,作为艾青故居的畈田蒋村并没有变成一个空有景区名号的村庄的空壳,村民们依旧在这里生活,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的是真正属于土地和生活的烟火气息。在中国诗歌学会授予艾青故居“中国诗歌创作基地”称号的简短仪式上,当艾青夫人高瑛上台和村民互动时,村民间甚至爆发出“艾青媳妇”这样亲切而善意的“起哄”声——一生不曾忘却故乡的诗人,永远都是故乡的一部分。

  下午的活动, 是在艾青母校傅村中心小学举行艾青诗歌学校授牌仪式。在授牌仪式之后,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论坛,谢冕、吴思敬、叶延滨等著名诗人、学者,与傅村中心小学的学生们畅谈艾青与艾青诗歌,在这里,诗歌并不是庙堂之上高不可攀的存在,而是可以让所有年龄段的人们一起分享的艺术的欢乐。它在乡亲们中间,在小朋友中间,生机勃勃地生长在土地之上,只要愿意弯下腰的人,都可以与之自然地亲近。这,或许是源自艾青本身的文学基因。

  艾青热爱着土地,歌颂着土地,他的诗歌根植于土地,也回归于土地。他用常含眼泪的眼睛深沉地爱恋着这片土地。艾青在诗中这样写道:“我的诗献给生长我的小小的乡村——卑微的,没有人注意的小小的乡村, 它像中国大地上的千百万的乡村。它存在于我的心里,像母亲存在儿子心里。”在艾青创作实践的指导之下,将诗歌节还原于诗人之名,还原于诗歌,还原于诗人热爱的土地和生活,这是金华金东对艾青的理解,也是艾青诗歌节带给我们的启示。而这份关于诗歌与土地的启示,不仅可以启发文学活动的组织者,对于文学创作者而言,或许也构成了一种关于文学创作的、值得思考的隐喻吧。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