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什么是教育?这应该是教育的常识。但正因是常识,却不太容易说清楚。直面当下的教育,呼唤我们对更多“什么是教育”的实践反思与研究,深入对最好教育的追问,应成为教育的另一道风景。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由此,我想到了两千多年前,孔子观东流之水,对其弟子子贡“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的精要阐释。孔子通过对水“似乎德”“似义”“似道”“似勇”“似法”“似正”“似察”“似志”“似善化”的铺陈描述,展现了对水——“真君子”的慕求。如果教育似水,教育就是培养“真君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涵养一份“水”的情怀。
教育是一方池塘,最好的教育需要“容”的生态。《易·师》有言:“君子以容民畜众。”《汉书·五行志》中解释为“言宽大包容”。容,是“池塘”的自然本能,也是教育的原初生态,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动静和谐。容,需要接纳,需要包容,更需要宽容;容,尤其需要教育者海纳百川,用无边的大爱、深厚的学识厚德载物,为孩子们佑护一方嬉戏的池塘,一片青青的芳草地,兼容并蓄,蓄势待发,宁静致远。
教育是一泓清泉,最好的教育需要“溶”的活态。溶,本义是水盛大的样子。《说文解字》说,“溶,水盛也。”溶,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输入、输出、不断吐故纳新的过程。教育就是一个让受教育者对所学习内容接受、理解、建构、运用的心理图式,是吸收内化与输出运用的辩证统一。不仅溶,还需要解。教育就是对自我的消解,对过去与未来的消解。但消解不是泯灭个性,而是在自我充实、积累与完善基础上的自我蜕变,是一个自我自然溶入、更生的“一抹清流”。
教育是一湾碧水,最好的教育需要“融”的质态。融即融合、交融、融化、融通。融,方能“积小流以成江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融,呈现的是教育丰富的宁静、奔放的从容、博大的深邃。融,是教育发展的“丰盈”之美、“和谐”之美、“空灵”之美,是教育由碧水走向深蓝,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腾飞之美、创造之美。教育的理想目标就是让每个学生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发展的人,一个圆融、和谐的人,是受教育者一切习得、学得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养不断融合、融通、融悟、融达、融畅的完美结晶,最终达到融会贯通、其乐融融的理想教育胜境。
教育是人学,是传播文化和文明的事业,其本质是一门智慧的学问。智是“知”的融会贯通,慧是“心”的大自在,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最好的教育如水,其本真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随物赋形,尊重个体生命成长发展的“这一个”。最好的教育如水,其生命在于“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润物无声,滋养心灵,殚精竭虑把每个人的精神和灵魂涵养到一个博雅的高度。最好的教育如水,其魅力在于那晶莹闪亮的波光,折射的是教育的生态之美、过程之美、理想之美。最好的教育就是审美的教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港口中心小学)
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包容性增长 | 2010-10-08 |
多坐坐群众的“板凳” | 2010-10-08 |
意见如何“听”与“取” | 2010-10-08 |
“知足”与“知进” | 2010-10-08 |
当官就不要想发财 | 2010-10-08 |
由“上善若水”引发的思考 | 2010-10-08 |
用理想信念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 2010-10-08 |
傅达林:女性与宪法 | 2010-10-08 |
党员干部应守好“三道关” | 2010-10-08 |
让法治精神滋养青少年成长 | 2010-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