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因何恒久
虞金星
//m.auribault.com
2016-03-28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作协中国诗歌网的同仁有一回跟我说,建站半年多,已经有五万诗人朋友注册发表诗歌了。而我之前所知的,是他们的“每日好诗”栏目也挺受欢迎。
或许这是诗歌“重新流行”的表征之一?因为和它一道,关于诗歌的话题,这两年太多了。最近的有“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句改编的唐诗引发创作接龙。远一点的,是“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等微信公众号的脱颖而出。
时势变幻,我们虽然一直号称肯定还有很多人爱诗歌、爱文学,却也难免底气不足。倒是前面讲到的这些露出地缝的芽叶,能给人以信心。而且,更能让人见到文学的生机所在。因为与文学阅读的专业化趋势不同,“每日好诗”、诗歌接龙这样看起来轻浅的举动,凭借的往往是爱好者最本能的诗意。庞杂的生活挤压着,睡前的一首小诗,简直就像救赎。
这一点星火,并不足以照彻大地,不足以让人人成为“诗人”,却能让人心火不熄,让看似“阳春白雪”的文学能被哼成行路难时的小调。
我乐观的,就是这点星火。这星火,让人想起汉时刘向在《说苑》里讲的师旷与晋平公论学的故事。春秋时的晋国国君问大乐师师旷,自己年已七十,再学东西是不是晚了?师旷说,他听说的道理是,“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师旷最后反问的是,哪怕是只拿着蜡烛照明,和摸黑相比,哪个更利于行路呢?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比这结论更可玩味的是,尽管看起来“炳烛之明”比不上“日出之阳”“日中之光”,但与人的精力变化相联系,这“炳烛之明”显然更为难能可贵,更能察微洞幽。
人生底部的星星点点光亮,代表着坚韧的本能,代表着诗性恒久的力量。想到这些,就又觉得世界还是可爱的。
编辑:周文
强军之路的华彩乐章 | 2010-01-24 |
强军之路的华彩乐章 | 2010-01-24 |
强军之路的华彩乐章 | 2010-01-24 |
强军之路的华彩乐章 | 2010-01-24 |
强军之路的华彩乐章 | 2010-01-24 |
以虔诚之心传承红色经典 | 2010-01-24 |
河北省科技扶贫的战略定位及推进举措 | 2010-01-24 |
民企不跑龙套 | 2010-01-24 |
理论周刊:坚持民本理念 提质民政工作 | 2010-01-24 |
任玉岭:建言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 | 2010-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