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强调“工匠精神”,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现状;另一方面,旨在唤起人们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工匠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断层之虞,但他们代表的精雕细琢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尤其是带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更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写入的“工匠精神”,引发了代表和委员的热议。人们普遍认为,强调“工匠精神”,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的现状;另一方面,旨在唤起人们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工匠,有手艺专长的人。我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谓,其中的“工”就是工匠。《逸周书》中周文王教育太子发:“凡土地之间者,胜任裁之,并为民利。是鱼鳖归其泉,鸟归其林,孤寡辛苦,咸赖其生,以遂其材。工匠以为其器,百物以平其利,商贾以通其货。”《淮南子》也阐释过四民职能:“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这个顺序排列,无论是按照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还是按照社会地位的高低,总之用《管子》的“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来看,工匠也是国家正常运转的基础之一,柱石嘛。
工匠有专门的技术,如木匠、铁匠等等,就像《淮南子》说的“言巧”,所以“匠”每与“巧”连用。宋朝李格非在讲到洛阳名园时说:“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它木,与造化争妙。”东汉王充对“匠”的引申,听起来很新鲜:“能削柱梁,谓之木匠;能穿凿穴坎,谓之土匠;能雕琢文书,谓之史匠。”新鲜的是史匠的说法。当然,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还有《诗匠》诗,“诗流有匠手,万象片心通”云云,与之相类。成语“匠心独运”的“匠心”,即巧匠的心思,原本正是用之于工匠,因为有了“匠”的那些“跨界”铺垫吧,渐渐给文人们相中,尤其是张祜写了“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之后,匠心独运基本上便跑到文人那个领域去指创造性的构思了。
工匠的历史相当悠久,春秋时的楚就有了工尹这个官职,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元朝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种各类工匠服徭役,更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直到清朝顺治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重新获得自由身份。在前机器时代,任何生产生活用具都出自工匠之手。众所周知的鲁班,成为无所不能的民间工匠总代表,但凡不可思议的匠心,都要归功于他。比如河北赵州桥、山西解州关帝“旗舰”庙、北京故宫角楼,在民间传说中都有鲁班爷来破解建造时的难题。有一些其他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也不乏同时为巧匠者。如哲学家墨翟,“为木鸢,三年而成”,虽“蜚一日而败”,但弟子门佩服不已:“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墨子则谦逊地表示:“吾不如为车?者巧也。用咫尺之木,不费一朝之事,而引三十石之任,致远力多,久于岁数。”又如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发明了运输用的“木牛流马”,如此等等。
在一些大文豪的笔下,记下了不少不知名工匠的身影。韩愈有一篇《圬者王承福传》,描写了一个自食其力、充满自信的劳动者的形象。圬者,泥瓦匠,“技贱且劳”。天宝之乱,王承福被征兵作战,“持弓矢十叁年,有官勋”,但“弃之来归”。回到家乡,发现土地早没了,就干起泥瓦匠,一干三十年,“(收入)有余,则以与道路之废疾饿者焉”,接济一下更穷的人。柳宗元有一篇《梓人传》,则是为一个叫杨潜的木工立传。柳宗元生动地描述了杨潜的工作过程,有个大官装修房子,请他全权负责,但见老杨“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柳宗元透过建筑业的高度组织性,工匠之间的密切配合,想到了国家和政府的职能行使,进而感叹道:”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韩柳的这两篇文字,论述的都是”劳力者“的历史作用。实际上,传承至今的古代著名建筑,大都没有留下匠人的姓名。以辽代而言,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山西大同华严寺等等,都不知出自谁人的杰作。
进入机器社会后,手工作坊先受到了严重冲击;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工匠的价值更几乎湮没无闻。2006年,瑞典以纯手工方式复制了大航海时代的著名远洋商船“哥德堡号”,按照260年前的航线来到广州。复制历时10年之久,每一根铁钉、每一条缆绳都按当时的方式加工,再现了当年工匠的聪明才智。“哥德堡号”在广州停泊期间,我有幸登船参观,但觉船上处处流露着人性的温情,完全没有机器产品的冰冷,震撼异常。工匠在我们这个时代有断层之虞,但他们代表的精雕细琢的精神却永不过时,尤其是带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更需要弘扬“工匠精神”。(作者系南方日报高级编辑)
干部应多一些“工匠精神” | 2012-10-12 |
做个“匠人”雕刻时光 | 2012-10-12 |
“工匠精神”失落在哪里 | 2012-10-12 |
浮躁社会呼唤工匠精神 | 2012-10-12 |
找回“工匠精神” | 2012-10-12 |
全国总工会与中央电视台召开“大国工匠”座... | 2012-10-12 |
技术人才如何成就成吉思汗的战功 | 2012-10-12 |
最高领奖台上“大工匠”给我们的启示 | 2012-10-12 |
“深圳质量”离不开“工匠精神” | 2012-10-12 |
用工匠精神引领中国制造 | 2012-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