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健身的核心不在于钱有没有花出去,而在于人有没有动起来。大多数人在为运动掏钱的第一天,都有着充沛的精力、坚定的决心和美好的期待。可收效到底有多少,还得看自己到底为运动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
新年伊始,坚持运动、保持健康自然是许多人的新年愿望之一。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不少人乐于花钱买器材、买装备、买服务,这原本是好事。不过在掏腰包之前,不妨先理性地考量一番。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不少人已有教训:有的人买了台跑步机,跑不上几次,就变成了晾衣架、置物架;有的人办了张健身卡,健身的次数还没洗澡的次数多;有的人买了运动手环,头几天满心好奇,隔几分钟就刷下数据,没多久就嫌麻烦,摘下来扔在了角落里。面对这些落灰的物件,很多人第一个月可能还心怀愧疚,一个月后便自我安慰,3个月后就能心安理得,一年后终于痛定思痛:该扔的扔,该转手的转手,该过期的任它过期。
为了健身,花钱买了东西最终却闲置浪费,对此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理由。就拿健身卡来说,也许是因为工作、生活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抽不出时间和精力;也许是因为健身房离家或者单位都不算近,去一次太折腾;也许是因为健身房本来就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算上一笔健康账,不去也罢;也许是因为没人指导,动作不得要领,收效甚微,甚至造成伤痛,从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些看起来十分“合理”的理由,背后隐藏着的是体育消费的不理性:办卡时满腔热情,心怀憧憬,可三分钟热度一过,就再不愿意去健身房走一趟。
体育消费中偶尔不理性也不是只有坏处,有些人因此迫使自己养成了运动的习惯,有些人因为“试错”的过程而发现到底什么运动才适合自己。真正让人担忧的是,有些人以为买了跑步机、办了健身卡就是热爱运动的表现,更能因此变得更健康。运动并没有捷径可走,想着花了钱就能坐享其成,太不切实际。或许对这些人来说,花钱满足的是购物欲望,而不是运动需求。
健身的核心不在于钱有没有花出去,而在于人有没有动起来。大多数人在为运动掏钱的第一天,都有着充沛的精力、坚定的决心和美好的期待。可收效到底有多少,还得看自己到底为运动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