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林尚立:以中国情怀研究中国政治
杨谧
//m.auribault.com 2016-01-14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勇攀学术高峰:“我们要回到马克思理论的科学境界、严密逻辑和大关怀中去”

  丰硕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执着与认真。而这正是林尚立作为学者广受称道的优点。

  早在1989年,刚执教鞭的林尚立为学生开出“当代中国社会政治分析”课程,并撰写了20余万字的手稿。然而,“随着对政治学和西方社会理解的深入,我发现,简单用比较政治学范式来透视中国政治,不但不能触及中国政治的根本,无法建构起中国政治的内在逻辑,而且会把活生生的政治肢解成各个区段和现象。”于是,他果断弃用手稿,并在此后的近三年时间里潜心钻研,产生了新的学术想法。这样的厚积薄发,让林尚立更加清楚自己的学术追求:“较早意识到西方政治学的特点与不足,反而让我可以深入思考,更好地建构自己的学术体系。”

  1994年,林尚立赴日本庆应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他试图通过解剖一个国家政治的来龙去脉和内在结构来领会现代政治发展与政治运行的规律,写作了《政党政治与现代化——日本的历史与现实》。该书出版后,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优秀学术著作三等奖。学界普遍认为,这是20世纪90年代解释日本政党制度比较完整的著作,至今仍是日本政党研究者的必读之作。

  2003年,林尚立的研究再获突破。他发表了《协商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思考》,这是学界首次提出协商应成为中国民主进步的道路选择。同行们评价:这是对中国政治学说的一大重要贡献,为中国民主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年9月,他走进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讲座。

  坚持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是林尚立的创新秘诀。他折服于马克思对人类及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并惯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来认识世界。他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直到今天仍然是所有社会科学研究公认的科学方法。这是建构理论最为基本最为规范的适用路径。”林尚立多次向由海外学者举办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暑期班介绍马克思的科学研究方法,广受欢迎,给年轻学者以启迪。“这证明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世界性的,在今天依然很有生命力。作为学者,我们要回到马克思理论的科学境界、严密逻辑和大关怀中去。”

  层层推进、勇攀高峰的学术研究背后,是林尚立将理论魅力传递给群众的热切渴望——

  他将宝贵的时间投入通俗理论“小书”的写作中,所写的《中国协商民主的逻辑》入选“第六届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受到广泛欢迎;他从不愿将学术禁锢在象牙塔内,长期在人民网、爱思想等网站开设专栏,为所有关心政治学的人打开了学术之门……

  “让理论走向大众,是学者应尽的责任。理论通俗化,消除学术与生活的脱节和异化,有助于稳固理论根基、利国利民。”林尚立说。

  常怀爱生之心:“真理会保护每一个人”

  “严格”,是学生对林尚立的一致评价。一派温文的他,自我评价也是如此:“我的课堂是严格的。”

  他为本科、硕士和博士精心设计了循序渐进的启发式学术训练——

  本科生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术逻辑和问题意识。为此,林尚立用2/3的课堂时间引导学生一步步依照他的理论逻辑推导出最终结论,然后留出1/3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提问。只要与政治学相关,他都会认真回答。

  硕士课程则侧重大量研读原著,学生除了要提交读书笔记,还要回答林尚立提出的问题。他认为,这样学生既能从书本中受益,又能从师生对话、思考总结中受益。

  到了博士生阶段,林尚立对学术训练的要求愈加严格。“我带博士生,要求他们只有真正找到学术问题后才能开始写博士论文。寻找学术问题的过程是最好的学术训练过程;我会一次次否定学生的提纲,并给他指明努力方向,让他在试错中慢慢找到正确道路,从而对今后的研究有深切体悟。”2009届博士肖存良对这一过程记忆犹新:“我有幸用了3年就毕业,但是其中两年时间都在向林老师汇报博士论文研究思路,经过十几次修改之后才最终确定论文提纲。”

  如今,行政工作越来越繁重的林尚立只带博士,然而严格程度不减。他的博士教学已经形成了“机制”:每年一度的博士生政治学工作坊,每月一度的论文研讨会,是他与学生们不变的“约定”。

  严格并不是目的,借此提高水平、让学生对学术产生敬畏才是林尚立的苦心所在。他说:“当我敬畏学术时,学生自然会敬畏学术。”

  在林尚立看来,教学是神圣的:“我们带给学生的不是45分钟的话语,而是让他享受一生的智慧。”在他的课堂上,既强调政治纪律,又鼓励学术自由,绝不阻拦学生正常的学术探讨,因为,“当在学术空间里交流的时候,真理是会保护每一个人的。”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毫不松懈的学术训练之余,林尚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宏大视野、学术关怀和脚踏实地的功夫。

  “研究政治学,尤其是中国政治,需要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学术研究的关键并不在于研究对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具备价值关怀、学术关怀”“不要急着发表文章,要多读书,做好学术积累”……谈起林老师的日常教诲,2014届博士生宋道雷滔滔不绝。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