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人的交流是疫情后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专家学者

知识与人的交流是疫情后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

2020-08-18 10:00:37  来源: 光明日报

  1.中国抗疫成功与中医药发挥作用密不可分

   宋坪:在疫情全球肆虐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肩并肩站在国际抗疫第一线,仍然坚持中医药研究,疫情反而让我们更紧密了。从您的中文名字,我感受到您对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您是中医药的老朋友,每年8次往返于中国和奥地利,为中医药国际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鲍儒德:我虽然生活在西方,但对中医药有着深情厚谊。记得30年前,在德国巴德科茨亭成立了第一家德国中医院,我受邀作为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负责中草药的质量控制。从那时起,我对中医逐渐产生了兴趣,并且发现中医药有着巨大的潜力。

 鲍儒德(Rudolf Bauer) 国际民族药理学会主席,欧盟药典委员会草药专家组组长,欧洲传统医药研究协会创始主席,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药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医药研究中心主任。

  宋坪  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国际合作处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

宋坪: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现在有效控制了疫情的传播扩散。毋庸置疑,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中有专门的中医药章节。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各地中医医疗机构派出49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出5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共773人到武汉参与救治,全国治疗新冠肺炎中医药使用率达90%以上。中医药在减轻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改善肺部炎症的吸收,加快病毒转阴方面都有明显效果,尤其在防止轻症转重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临床观察看,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轻症患者不适症状消失较快,重症患者治疗周期缩短,各期病人对中医药介入治疗满意度高。我们边救治,边总结,筛选有效方药,优化救治方案。事实证明,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我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就派出了以黄璐琦、仝小林院士带领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武汉,建立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主战场,整建制接管了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病区,中医药与西医通力合作,共同防控疫情。在救治的同时,完善应急攻关临床科研一体化机制,前后方协力确定了由14味中药组成的“化湿败毒颗粒”,并且获得了国家药监局治疗新冠肺炎的首个中药临床试验批件,在国外被称为“cure14”。这是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取得的重大成果。

  鲍儒德:这太让人高兴和钦佩了。我知道,中国中医科学院正在这个领域开展很多研究。中国85%以上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已接受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在对抗新冠肺炎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抗疫取得胜利与中医药发挥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前不久,中国中医科学院与奥地利格拉兹大学药学研究所共同主办了“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视频国际研讨会”,中方专家与我方围绕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用,以及中奥下一阶段合作进行了认真、务实的交流。

宋坪:作为此次研讨会的推动者和主持人,我很高兴您对会议高度评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这次会议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青蒿素中心及奥地利格拉茨大学药学研究所四个分会场,中奥两国十余位专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围绕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用及中奥下一阶段务实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就“新冠肺炎中医认识与治疗”“三药三方治疗新冠肺炎的药效学及机制研究”“中药抗击新冠病毒研究方案的思考”等重点内容进行了汇报,并分享了中国在抗疫中充分发挥中医药有效预防、辨证施治的相关经验和情况。

  鲍儒德:这次会议非常成功,大家讨论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的作用和成就。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中医药的作用,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我在会上也强调,规范化临床研究和标准可控的中医药产品是全球接受中医药的基础;同时,我们需要全面了解中医药的作用机理,以及中药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途径。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形势下,建立中奥抗疫中医药合作研究项目机制十分必要。此类流行病在人类社会已有很长的历史,而历史上中医药在人类抗击烈性传染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中国通过中西医结合等有效疗法治愈大量病患),贡献一直很大,青蒿素对各国疟疾的治疗效果更可以说明问题。但若想进一步获得全世界认可,我们还需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对进一步的研究,我建议:一是通过聚合酶、蛋白酶或弗林蛋白酶抑制,来寻找通过对免疫系统进行直接调节从而抗病毒的免疫调节活性,抑制极具破坏性的细胞因子风暴。二是应有针对病毒抗体、药物、疫苗等的其他方案,在早期阶段,为预防起见,我们需要非常安全且价格合理的药物。我看到了中医治疗的潜在机遇,我诚挚地期待在这一领域建立一个中奥联合项目。

 4月26日,中国赴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工作组向当地医护人员演示中医针灸治疗。新华社发

  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8月10日在阿塞拜疆进行调研交流,与阿方同行进行业务交流,并介绍中国在新冠肺炎救治方面的成熟做法。图为中国抗疫医疗专家与新冠肺炎患者交流。新华社发

  中国赴巴勒斯坦抗疫医疗专家组6月15日在巴勒斯坦工作。图为15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的阿马里难民营,专家组走访一家诊所的药房。新华社发

2.遏制疫情需要团结互助和多边合作

  宋坪: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不仅与奥地利合作,还与坦桑尼亚卫生部、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等20余个国家的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开展了远程交流与研讨,分享中国抗疫经验,推动更多国家了解并使用中医药。

  鲍儒德:我完全同意与新冠肺炎这类疾病作斗争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希望世界各国以促进人类健康、改善全球卫生治理为共同目标。团结互助和多边合作对于遏制和缓解疫情至关重要。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在国际联合研究项目中共同努力,分享我们的知识和专长,最终改善全球人类健康状况。

宋坪:在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紧要时刻,美国近期却正式提出在明年7月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鲍儒德:疾病是对全人类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与疾病作斗争。世界卫生组织在这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支持所有国家,不论贫富。美国退出世卫组织,我对此感到很遗憾。

宋坪:新冠病毒的来源,一直是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与新冠病毒有关的污名化,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和批评。

  鲍儒德:关于病毒命名问题,国际上已经达成协议,要避免命名对任何文化、社会、民族、地区、专业或民族群体造成冒犯。如今,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根据病毒的遗传基因结构命名病毒。我们知道,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在全世界感染了大约5亿人,造成约2000万~5000万人死亡,但这个名称是误导性的,因为第一个已知病例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个军事基地。

  我们应当遵从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中的正式疾病命名。世卫组织根据先前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共同制定的指导方针,宣布这种新疾病的名称为COVID-19,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称之为SARS-CoV-2。

1 2 共2页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