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要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工运前沿

企业安全生产要健全完善管理机制

王守华
2020-08-17 07:27:3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观点

  企业应把“安全为天,机制优先”作为引领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的总思路,建立健全完善5项管理机制,使生产过程实现程序运作、过程控制、规范管理、持续提高,保证企业安全高效生产。

  企业应把“安全为天,机制优先”作为引领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的总思路,建立健全完善5项管理机制,将安全生产各要素纳入机制管理之中,使生产过程实现程序运作、过程控制、规范管理、持续提高,保证企业安全高效生产。

  安全生产工作运行机制。坚持每班一次班前会、每天一次生产晨会、每月一次安全生产会、每季度一次总结会、每年一次安全动员会,根据各时段上级安排和本站安全生产工作和现场实际,安排部署当期安全生产工作,明确工作重点,增强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将每个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一个有始有终、不断规范、持续提高的闭合循环管理机制。在安全管理运行中要强化“一岗双责”的落实,认真履行安全职责。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层层分解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制度,并将其列入综合考核重要内容。

  走动式安全管理机制。以规范生产的第一要素——人的行为,即生产的责与权管理行为为切入点,将走动式管理理念引入安全管理,24小时抓安全,实行监控签到制。走动式管理是精细控制管理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现场管理效能的直接手段。同时,可以促进各级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现场、投入一线,拉近与职工的距离,促进管理理念与管理行为创新,为实现安全生产奠定基础。通过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规范和约束,将其工作重点放在生产现场,实行全过程、全天候不间断巡查纠错,达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目的,有效解决管理脱节等问题,实现管理与生产层面的有机紧密结合,有效解决现场的管理弊端,促进管理人员真正履行管理职责,全面提高管理效率,有效保证生产安全运转。

  安全隐患治理机制。按照生产主管、安全主管、安全员、班长、职工分层集合式塔式管理机制,根据本单位生产情况将财、物、信息的要素,即设备、生产流程、现场可能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各层次所负的责任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对各级管理人员、职工实行隐患治理的规范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层层抓隐患治理的管理机制。实行月度安全述职,以隐患的查处为依据计分的激励制度,隐患治理成绩与岗效薪水挂钩,从而提高管理人员抓安全和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企业形成隐患层层抓、查改人人主动干的全员查改隐患氛围,为生产营造安全环境。

  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把信息与技术要素有机结合,在处理的同时提升安全技术。坚持一事故一分析一处理,处理问题不过夜,对有关责任者,按责任大小联责处分;坚持把“小”事故当“大”事故处理,树立小隐患也能导致大灾难思想,谨防事故发生;坚持“他人事”当作“自己事”处理,对各类事故和隐患组织讨论分析,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对于各类“三违”人员,除经济处罚外,严格执行安全培训、安全座谈、巩固家访等帮教程序,使其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最大限度减少三违“回头率”。

  安全激励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方面,加大责任风险考核力度,层层分解目标并签订风险激励责任状、责任书;另一方面,注重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实行连带责任,责、权、利统一,职工收入依其安全生产情况所决定,全员收入由低向高、环环相连。考核的前提是安全生产,真正树立起“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考核要持之以恒,使激励机制成为激发员工自觉安全生产的不断动力源,实现全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转变,使人、机、生产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行。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